原標題:一年多來,我省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努力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綠水青山最關情
“生態田園風”遇上“國際范兒”,會激蕩出別樣火花。
今年3月,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美麗鄉村會客廳”開門迎客,讓眾多世界著名企業負責人在田園風光和綠水青山間敞開心扉、感受誠意,在和煦微風和藍天白云見證下頻頻握手、敲定合作事項。
這是海南綠水青山閃耀光芒的時刻。
當前,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正迎來新機遇,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不斷努力構筑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度。
“機者如神,難遇易失。”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一年多來,海南牢記囑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毫不松懈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不斷邁出新步伐,為綠色發展描繪好生態底色。
舉旗定向,作出表率——
開啟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新征程
霸王嶺上,仲秋風高。
陣陣林濤送來一則好消息:來自省霸王嶺林業局的巡護員陳慶,摘得不久前頒布的2019年“桃花源巡護員獎”,成為全國僅10名的獲獎者之一。如今,包括這位“老林業人”守護的霸王嶺在內,我省中部林區將“升級”成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翻開全新的綠色頁章,釋放更多綠色能量。
從山林,到田草,再到湖海,一處處生態系統所迸發出的活力,都成為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發展之路的鮮明注腳。
去年4月,我省迎來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歷史機遇。在中央12號文件中,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被單獨提出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成為海南新的四大戰略定位之一,為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新經驗。
舉旗定向,路在前方。
把海南建設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是中央對海南的要求,也是海南人民的殷切期待。我省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新征程上,昂首起步。
正如省委書記劉賜貴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對標世界生態環境一流地區,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憂患意識,以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和擔當,確保海南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精心呵護好海南這片青山綠水、碧海藍天。
一年多來,海南全省上下持續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禁塑”成為首批12個先導性項目之一,“禁塑令”明確到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
出臺《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在全國率先提出“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
施行新的《海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謀劃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放制度;
推動國六標準輕型汽車上路,結合實際多措并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排放;
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完善配套機制,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落實;
通過機構改革,整合過去分散化、碎片化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加強管理職權,建立起大環保管理體制……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面對新機遇,海南沒有理由松懈。
去年年底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基礎保障和特色優勢,嚴格落實源頭把關責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短板,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今年4月13日,省委召開七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 為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下堅實基礎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省長沈曉明多次強調,要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從督企到督政,隨著《海南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海南省市縣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舉措的實施,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進一步增強了危機意識,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分量,有效促進環境保護工作順利推進。
開啟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新征程的海南,正步入更有底氣、更有條件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新階段。
深植厚培,架梁立柱——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
“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今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傳出振奮人心的消息。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通過試驗區建設,確保海南省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根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海南要在跨越全省多個市縣4400余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全省211萬公頃林地、32萬公頃濕地全部納入生態管控空間。
目標的實現,源于積累的蛻變。
去年,我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8.4%,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由上年的18微克/立方米降到17微克/立方米;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III類,完成29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任務;海口市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這些數據背后,事關百姓民生福祉,影響海南在未來發展競爭中的優勢和制高點。
綠色發展理念,需要綠色踐行。從另一個角度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新要求,在重塑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政績觀、發展觀。
2018年起,我省正式實施新辦法,取消12個生態敏感區市縣地區生產總值考核,發揮“綠色指揮棒”作用,從源頭、制度層面為保護生態樹立導向,讓生態考核成“必答題”。
沒有制度保障,綠色發展理念就是空中樓閣。新的考核評價機制,正是構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四梁八柱”中的一根“大梁”。
當前,我省正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架梁立柱——鋪開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試點工作,探索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一證式”管理模式;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著力破解生態環境“公地悲劇”;開展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
生態環保領域的法治建設,同樣在深植厚培、穩扎穩打——我省在推動出臺《海南省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規規章的基礎上,持續不斷積極推動環境保護地方立法立、改、廢,完善我省環境保護法規制度體系。
樹立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我省不斷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體現在全省的每一次重大決策和部署中。
2017年9月,省委七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要求,永久停止中部生態核心區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隨后不久出臺的“雙暫停”政策中明確,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四個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永久停止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
深化“多規合一”改革也在不斷深入推進。當前,我省在“多規合一”奠定的堅實基礎上,進一步抓緊開展劃定“三線一單”工作,抓住管控這一核心,通過劃框子、定規則,把生態環境保護的規矩立在前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劃定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嚴格控制城鎮開發和產業園區邊界,嚴禁生產、生活空間擠占生態空間,對重要生態空間進行嚴格保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海南聆聽綠色發展的時代之聲。近年來,我省持續出臺的系列生態領域新規和不斷完善的制度措施,目的在于搭起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引領我省生態保護駛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立根固本,常抓不懈——
補齊生態文明建設短板
“黃花梨”“污水”“垃圾山”……
今年7月11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上,播放了《珍稀樹種為何難逃厄運》《海口、萬寧等市縣生活垃圾處理場實況及存在問題》《我省村容村貌、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負面典型》等3段視頻,并一一剖析生態環境整治負面典型案例,讓不少在座的領導干部紅臉出汗、印象深刻。
不時曝出的環境案件時刻提醒人們,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短板,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需要更大的力度、更嚴的舉措。
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響。
去年4月,省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聯合指揮部成立,旨在負責統一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工作,握指成拳,做到高效權威、聯動一體,形成攻堅合力。
兩個月后,《海南省深化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強調要結合海南實際,持續深化六大專項整治行動,著力解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突出問題。
此外,一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風暴正在全省鋪開。清理農村生活垃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清理畜禽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造農村廁所……每項具體工作每個目標任務都要求落到實處,見于實效。
統籌開展一系列行動,無疑需要定力和系統思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補齊生態短板,既是改善環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
7月11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通過主題教育深刻認識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是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各級黨委政府的最重要職責之一,必須持之以恒抓緊抓好。
這是一場立下決心之戰,更是一場常抓不懈的持久戰。對海南而言,對生態環境的嚴格管理和精心呵護,離不開“良醫上門”、把脈治病。
今年7月14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海南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進行“工作體檢”,為解決環境問題、補齊生態短板帶來重大契機。
結束為期一個月進駐工作后,督察組共向我省累計移交群眾信訪舉報件3877件,問題分別涉及土壤、大氣、水、生態、噪聲、海洋等領域。對督察組指出的問題,我省主動認領、照單全收、堅決整改,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營造世界一流的生態環境。
猛藥治痼疾,良方促長效。
當前,我省緊抓完成問題整改工作,全力解決環保工作認識和推進不夠、海域岸線自然生態和風貌破壞明顯、部分自然保護區管護不力等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必須印刻在頭腦中,體現在行動上。
去年12月,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落實好省委七屆二次全會通過的生態文明建設30條決定,充分發揮“多規合一”引領發展和對資源配置的指導、管控作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優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頂層設計。對所有新上項目,要堅持從快審批和嚴守底線相結合,如果突破了生態底線,即使能帶來再多的稅收、再多的GDP,也堅決不上。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海口市美舍河、鴨尾溪、東湖附近的居民,見證著水體治理工程帶來的改變,感受到詩意棲居;三亞抱坡嶺等受損山體的“光頭山”,變身美麗花園,以濃濃綠意與城區內的濕地公園遙相呼應;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游、中部市縣的森林生態旅游項目,成為人們節假日出行選擇“打卡地”……
在海南生活的群眾心目中,生態漸漸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從“大地披綠”到“身邊增綠”和“心中有綠”,不斷增加的生態產品供給極大增加了百姓獲得感,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也不斷滲透于各方共建共享的方方面面。
據了解,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將發揮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優勢,與海南一道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前提下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智慧服務業,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構建數字經濟基礎。
“少吃祖宗的老本,不砸子孫的飯碗。”
當前我省以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圍繞優良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底氣,推進“百鎮千村”建設,培育和壯大十二個重點產業,推動現有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轉變,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不斷擂響發展機遇的鼓點,讓綠色成為發展新風尚。
?
相關鏈接:
中國電子PK聯合創新暨產業生態大會在海南召開·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