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瓊山區舊州鎮舊州村幫扶責任人詹道林——
把貧困戶的事當做自己的事辦
“三十多年來,這是我兒子狀態最好的時候,他甚至能自己工作賺錢,這多虧了詹主任的幫助啊!”9月15日,幫扶戶王國新的父親對記者連聲點贊瓊山區舊州鎮舊州村幫扶責任人詹道林。經過一年的藥物控制與治療,被精神頑疾折磨了30多年的王國新已基本痊愈,不僅恢復了勞動能力,還享受了各項政策補貼,一家三口基本擺脫了貧困窘境。
詹道林從2018年8月起加入舊州鎮舊州村的扶貧工作。作為幫扶責任人他擔起了王國新一家的脫貧重任。王國新一家三口人,妻子患有智力障礙,自己的精神頑疾從童年至今未愈還越發嚴重,夫妻二人幾乎沒有勞動能力,家中還育有一個五歲的孩子。了解情況后,詹道林迅速制定了幫扶措施,將國家醫療保障政策與貧困戶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其申請辦理了慢性病證、免費服藥證、殘疾證等一系列享受政策優惠的證件,但這個過程并不輕松。“貧困戶不了解辦理流程,我就有責任幫他跑,醫院、衛生局、殘聯……我都跑了無數趟,醫院的護士還以為我是他的家人。”詹道林笑著說,把貧困戶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不怕苦、不怕累,為貧困戶脫貧盡心盡力。
成功辦理各項證件后,王國新每月可享受免費用藥福利,長期穩定地服藥也使他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如今詹道林為他申請了舊州鎮內一個公益性崗位,每月固定收入加上各項政策補貼近3000元,保障了其基本生活開支,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國家制定了惠民扶貧政策,就需要我們把政策落實到每家每戶。”詹道林說。
深入舊州村短短一年時間,詹道林很快從蔬菜種植和銷售的情況中,發現了農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針對種植戶分散、集中收購難、銷售環節繁瑣等難題,他多次凌晨三、四點前往蔬菜批發市場,對價格、銷量、產品需求等開展調研,并為產業幫扶項目中的蔬菜基地建設提出了可行性建議。詹道林表示,產業扶貧是脫貧的根基,有了好的產業,才能讓更多貧困戶致富,讓他們脫貧不返貧,過上好日子。
?
?
相關鏈接:
記海口瓊山區幫扶責任人李治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