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挖掘六連嶺紅色文化內涵,統籌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打造紅色主題小鎮 萬寧:利用“紅色資產”推動地區發展
9月23日,萬寧市在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紀念園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紅色主題活動。 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9月23日,伴隨著《我和我的祖國》優美動人的旋律,一場紅色主題文化快閃在萬寧市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紀念園舉行。這是萬寧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對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的一次推介,充分展示了六連嶺地區的山、海、林等資源及動人的紅色文化故事。
作為革命老區,萬寧紅色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萬寧市委、市政府謀篇布局,持續挖掘六連嶺紅色文化內涵,圍繞六連嶺革命根據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事跡,打造紅色教育陣地,傳承革命精神,并統籌六連嶺地區的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打造紅色主題小鎮,推動紅色資源轉化為紅色資產,發展紅色文化產業,推動地區經濟發展與旅游產業升級。
英雄六連嶺
二十三年紅旗不倒
坐落于萬寧的巍巍六連嶺,是海南革命根據地的名山之一,從1927年至1950年,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事跡,記載了人們奮力抗爭的崢嶸歲月。
今年7月,以謳歌六連嶺革命先烈事跡、傳播六連嶺革命精神的音樂影片《英雄六連嶺》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六連嶺上紅旗揚,瓊崖革命槍聲響。山不藏人人藏人,堅苦卓絕好兒郎,青山佑忠良。”《英雄六連嶺》導演黃健文介紹,歌詞根據六連嶺革命根據地上的真實事跡創作,如實記錄瓊崖縱隊以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為依托,不屈不撓開展武裝斗爭的艱苦歷程。
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為六連嶺留下了眾多感人故事。今年已經92歲的瓊崖縱隊老戰士梁文友介紹,六連嶺上有個寒垌洞,也叫“紅軍洞”,“這是一個連環洞,能容納300多人,因為在革命低潮時,紅軍戰士常住山洞而得名。”
“紅軍洞”的條件非常艱苦,紅軍戰士缺衣少食,但即使條件這般艱苦,也沒有戰士投降。“到1929年夏天,六連嶺上的紅軍戰士只剩下27個人,但他們仍然堅持戰斗,為瓊崖革命保存了勝利的火種。”梁文友說,六連嶺有很多故事值得好好挖掘,希望后人能銘記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六連嶺的革命斗爭中,有2000余名革命先輩和群眾犧牲,用生命譜寫了泣鬼神撼天地的英雄壯歌。“萬寧通過把紅色文化融入社會方方面面,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習革命先烈事跡,接受革命主題教育洗禮,努力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萬寧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萬寧正在籌拍以萬寧籍著名革命歷史人物謝育才為原型的電影《黨籍》,通過謝育才3次被捕3次被開除黨籍又3次恢復黨籍的故事,展示革命先烈對黨的忠誠和堅守。
紅色新課堂
挖掘紅色文化內涵
為進一步凝聚共識,鼓舞干勁,萬寧市委還重點打造六連嶺紅色主題教育課堂,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
走進六連嶺革命根據地陳列館,一幅幅彌足珍貴的資料圖片、一件件充滿故事的革命文物、一尊尊逼真的人物雕像,以及震撼人心的場景還原、視頻畫面,似乎領著前來參觀的人們回到了革命年代,感受那段硝煙彌漫的革命歲月。
在一處描繪“紅軍洞”的場景中,紅軍戰士雖然衣衫襤褸卻神情堅毅,他們以野菜為食,堅持與敵人進行斗爭。“內容很豐富,也很觸動人心,我沒想到革命先烈們的戰斗環境是這么艱苦。他們的意志讓人欽佩,值得我們學習。”在參觀六連嶺革命根據地陳列館后,海口游客李小霞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這座陳列館建成于2017年8月,布展面積約2452平方米,共有3個館廳8個展區。8個展區以六連嶺革命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史實為主線橫向展開,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再現了革命先烈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馳騁戰場、英勇獻身的紅色記憶。
“陳列館總投入3000多萬元,目的就是打造一個紅色教育陣地,讓更多人銘記歷史,傳承革命精神。”萬寧市委相關負責人說,新建成的陳列館形象地詮釋了萬寧人民的斗爭歷史,2017年8月1日開館以來,已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
此外,2018年9月30日,省委黨校在六連嶺革命根據地設立了現場教學點,打造特色課程。萬寧市委黨校也將新校區選址在六連嶺根據地紀念園內,計劃投入約1.23億元建設成可容納500人培訓的教育基地,通過挖掘六連嶺精神,打造萬寧的紅色教育品牌。
資源化資產
紅色旅游助力經濟發展
“六連嶺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也是我們下一步挖掘打造的重點。”萬寧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六連嶺地區既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也有山、海、林等優質的自然資源,“我們要把這些優質資源轉化成優質資產,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據介紹,萬寧市已在六連嶺相繼開展了“紅旗之旅,律動萬寧”萬寧紅色旅游體驗活動、重走紅軍路體驗活動、學生軍事訓練營等主題體驗活動,并積極邀請省內外參觀考察團到六連嶺參觀,下一步還將開展系列“萬寧紅課堂”活動,打造紅色研學旅游基地,推出系列紅色旅游產品。
“紅色旅游給村民帶來了新的收入。”萬寧市山根鎮大石嶺村坐落在六連嶺山腳,村支書曾憲蕃自豪地說,村里曾走出多名革命戰士,“村子圍繞紅色文化,建成了五星級美麗鄉村,吸引了很多游客,多的時候一天接待600多人。”得益于紅色鄉村旅游的發展,大石嶺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1.1萬余元增長到2018年的1.4萬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六連嶺周邊包括大石嶺村在內的村莊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萬寧市將結合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百鎮千村建設規劃和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總體布局,在六連嶺打造紅色小鎮,建設紅色影視基地,依托紅色文化資源以及海岸資源、自然環境,盤活特色資源,傳承六連嶺精神,開發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統籌紅色旅游、休閑度假、文化體育、醫療養生、海洋產業、休閑農業等,形成以紅色旅游為主題,貼近大眾生活、形式多樣的復合型特色旅游產品和線路,推動萬寧經濟發展。
?
?
相關鏈接:
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