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保亭:綠色發展迎來“美麗”轉變
璀璨燈火扮靚保城。記者 陳元才 攝
回望來時路,一眼70年。
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報什村高州村民小組77歲的村民胡亞強來說,返鄉的路是他對時代變化的最好體驗。
“我老家在廣東省高州市,1972年,因為老家人多地少,30歲的我帶著家人和許多同鄉來到這里,那時回一次廣東老家得在路上折騰四五天。”胡亞強說道,如今他自家有了小汽車,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今年清明小長假他和家人上午自駕出發,下午便回到了高州老家。
過去,那個為溫飽而奮力斗爭的年代,胡亞強和同鄉們篳路藍縷,在熱帶雨林間開墾出一塊塊田地,山禿了不少,溫飽卻沒有很好解決。
如今,高州村附近山更青了,水更綠了,村子也變得干凈美麗。7月4日,保亭鄉村旅游熱帶山地運動新線路體驗活動在高州村舉行,省內外山地運動愛好者和游客聚集于此,村民擺起長桌宴,開起農產品小市場,表演起民族歌舞,鄉村旅游讓這個小山村熱鬧起來。談起這些年的變化,胡亞強喜笑顏開。
新時代需要高質量的發展,粗放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路子再也行不通。近年來,保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以“綠色”驅動發展,用“美麗”改變貧困,同時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游客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探秘熱帶雨林。記者 武威 攝
全域旅游提升“美麗經濟”
由三亞沿海榆中線駛入保亭,剛進保亭,可見路旁有一塊牌子寫著四個大字“一路春風”。在保亭境內,由海榆中線串聯起的景區與鄉村旅游點確實不少,檳榔谷景區、呀諾達景區、雅布倫共享農莊、神玉島景區,美麗風景全程在線。這也是保亭全域旅游建設成果的體現。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保亭榜上有名,是全省兩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之一。
“我們景區與貧困戶簽訂農產品采購合同,貧困戶提供禽類、蔬菜類等農產品,雙方達到互利共贏。”保亭神玉島景區負責人說,截至目前,神玉島景區累計帶動響水鎮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而乘著保亭全域旅游發展的春風,現在該景區也在積極爭創國家4A級景區。
建設全域旅游示范縣,成為保亭推動旅游業提質升級的有效抓手。保亭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優勢,以深化多規合一改革為契機,“點、線、面”結合推進“一城一園兩基地”(國際熱帶山地旅游城,雨林溫泉謐境、國家養生家園,黎苗文化展示體驗基地、熱帶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全域旅游示范縣。
目前,保亭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2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度假區1個,鄉村旅游及農家樂共50多家,鄉村民宿31家、415間客房,并且在“體育+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理念下,正逐漸打造多條集保亭熱帶雨林、自然景區、黎族苗族文化遺跡、村落、農業采摘基地等資源為一體的鄉村戶外旅游路線。
積極融入“大三亞”旅游經濟圈也讓保亭打破了縣域的限制。今年初,三亞正式開通2條至保亭網約公交線路,20輛純電動旅游車投入運營,成為“大三亞”旅游經濟圈首批網約公交,標志著交通助力“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協同發展有了新的突破。
保亭縣旅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保亭一方面將以景區景點為核心,加大對文旅產業的引導扶持力度,圍繞文化旅游、康養旅游、創意休閑游等領域,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一個文旅產業聚集區。另一方面,圍繞“一城一園兩基地”發展格局,扮靚保亭文化名片,讓保亭成為海南南部的綠城和文化游、生態游、休閑游、觀光游的目的地。
而發展夜間經濟是同樣是助力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應有之義,保亭如何更好地“點亮”夜間經濟?
保亭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是將打造特色夜間文化演藝品牌,推進《甘工鳥》大型舞劇的打磨提升,充分發揮該縣黎苗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常態化演出的舞臺劇目。另一方面,保亭還將打造夜生活特色街區,選擇性打造民俗文化一條街、飲食消費一條街、特色小吃一條街等。
同時,保亭還將做好城市整體亮化工作。圍繞打造多彩城市夜景,以公廁亮化、綠化景觀亮化、公園廣場整體景觀打造為切入點,持續做好七仙嶺景區、保城河道的夜間亮化工作,著力構建城市夜間魅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