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扶貧“新兵”變身群眾的貼心“老王”——記龍華區遵譚鎮新譚村幫扶責任人王艷陽
去年擔任龍華區遵譚鎮新譚村委會幫扶責任人以來,王艷陽全心全意為貧困戶著想,用十足勁頭抓扶貧,為貧困戶排憂解難,從最初的扶貧“新兵”,變成了如今的貧困戶貼心人。
晚上琢磨各項扶貧政策,白天有針對性去跟幫扶對象溝通交流,嘮家常,宣講政策,積極協助申領相關的補貼,王艷陽用了半年時間,讓幫扶對象生活條件有了大幅改善。
“扶貧每項工作不容懈怠,扎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幫扶對象才能受益。”在王艷陽看來,扶貧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情懷,王艷陽視每個幫扶對象為親人,幫扶對象也親切地稱他為“老王”。
5月底的一天,幫扶對象王定勇眼睛突然看不見后,第一時間打電話告知王艷陽。心急如焚的王艷陽立即開車下鄉載著王定勇到省人民醫院檢查。得知王定勇患了白內障后,王艷陽領著他通過綠色通道住院、動手術。三天后,王定勇完成手術出院。“老王貼心地照顧我,為我跑來跑去,真是辛苦他了。”王定勇說。
貧困戶吳坤英因學致貧,王艷陽通過多種手段令其家里負擔減小。吳坤英小女兒吳小萍患有癲癇,為減輕她的心理及家庭負擔,王艷陽帶她多次到鎮衛生院、鎮政府去了解病理,并通過身邊從醫朋友讓吳坤英了解該病的日常預防和治療。經過治療,吳小萍已有大半年沒有發病。同時,王艷陽與村委會、吳坤英一起“謀財路”制政策,如今,吳坤英通過種菜及收菜到批發市場賣等模式,年收入達6萬元。
今年初,王艷陽患了肺炎,雖然高燒不退依然堅持每天下鄉,后來在單位領導的“命令”下,王艷陽才放下工作由同事護送住院。在醫院住了10天后,王艷陽跟醫生協商出院。“那天早上他出院后就來我家了,還咳嗽著。我問他怎么出院了,他說不放心我們。”吳坤英說。
“扶貧要把自己作為幫扶對象家庭中的一員,急農戶之所急,想農戶之所想,切實站在農戶利益角度工作,才能真正做好他們的‘貼心人’。”王艷陽說。
?
相關鏈接:
最美扶貧人|海口美蘭區三江鎮茄苪村黨支部書記王瓊:種植“脫貧果” 摘掉“空殼帽”·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