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15日消息(見習記者李佳佳 盧海浪)15日,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從第七屆海南省道德模范頒獎儀式上獲悉,海口市張黑弟、洪義乾、黃靖洋3人榮獲海南省道德模范稱號。
第七屆海南省道德模范頒獎儀式。海口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
敬業奉獻類道德模范:張黑弟——三江灣壩上的孤獨“守壩人”
敬業奉獻類道德模范——張黑弟。海口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
在海口市三江農場場部,提起張黑弟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今年65歲的老黨員張黑弟41年來堅守大壩,經歷生活變遷,頂住生死考驗,守護三江農場地區的平安。他說:“就算我死在壩上,壩也不能垮。”
三江灣大壩位于海口市三江鎮入海口,全長9公里,它將大海潮汐與三江農場隔開,保護著數萬畝土地、水田、蝦塘和數千名百姓。1975年,20歲的張黑弟來到三江農場,參與圍海造田、建壩工程。1978年大壩建成后,即將被調往生產隊當干部的張黑弟,卻主動要求守壩。“總要有人守,我在水邊長大,讓我去吧!”從此,張黑弟的人生與大壩連在一起,他在這里成家,娶妻生子,和愛人開始了長達41年的守壩生涯。
每天,張黑弟都一個人走在高高的壩堤上,瘦小的身體來回巡壩,比對上下游的水位。澇時放水,旱時蓄水,以壩為界,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他調節了41年。即便再猛烈的臺風襲來,他也一個人堅守在大壩上。張黑弟心里清楚,守好大壩,才能守好下游群眾生命財產。2014年7月18日,臺風“威馬遜”席卷瓊島,多地水位告急,三江灣大壩隨時有潰堤的危險。張黑弟及時發出警情,壩下400多戶居民被順利轉移。風雨交加,大壩孤立,水位越來越高,在所有人都在遠離這座大壩的時候,張黑弟依然堅守,他要守到最后一刻。 “如果此刻離開,沒有人及時開閘放水,萬一倒塌,到時整片下游地區都會被淹沒,我是黨員,就算死在壩上,壩也不能垮!”張黑弟說。晚上10點,張黑弟尋找到開閘放水的時機,大壩瞬間釋放了壓力,兩側水位逐漸平衡。在這場風雨考驗中,400多名群眾無一人傷亡。
臺風“威馬遜”后,為了防止老壩潰堤,相關單位修建了三江灣新壩。如今,新來的大壩管理員們大都在新壩工作,只有張黑弟常年住在老壩。2015年,張黑弟退休,他又主動向領導申請繼續守護大壩。他說,如果組織允許,就守在壩上一直到守不動、守不了的那天為止。
“這份榮譽是激勵,更是要求。”此次獲得全省道德模范,張黑弟表示以后會繼續發揚黨員精神,守護好大壩。
敬業奉獻類道德模范:洪義乾——“點石成金”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敬業奉獻類道德模范——洪義乾。海口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
在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文明生態村建設頗具規模,說起施茶村今天的變化,村民們都說,這歸功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義乾的前瞻眼光,正是在這位已經擔任了25年村干部的老黨員的帶領下,村民依托著“互聯網+農業”,種植石斛等經濟作物,收入芝麻開花節節高,村里的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
坐落在海口火山口腳下的施茶村,人口3000多人,面積將近兩萬畝,過去,它像其他貧困村莊一樣,雨水稀少,土地貧瘠,青壯勞力大都外出打工。1995年,27歲的洪義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干部發動村民自力更生,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根據各村組的實際情況,從整治環境衛生和完善基礎設施入手,拆除影響道路通暢的舊圍墻、舊房屋,搬遷豬圈牛棚,先后籌資110多余萬元,擴建和硬化主村道,開通和擴建村巷道、環村路,修建宣傳文化室、老人活動中心。在環境綠化、美化方面,深入開展 “文明庭院”創建活動,把有“綠色黃金”之稱的花梨木作為發展庭院經濟的重點,全村在各家各戶房前屋后種植花梨木樹,既綠化了村莊,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為了改變鄉村貧困落后的面貌,洪義乾帶領施茶村黨員干部,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大膽引進石斛種植示范項目,讓過去荒蕪的火山石頭地成為村民發家致富的聚寶盆。在洪義乾的帶領下,施茶村全家老少齊上陣,200畝昔日丟荒的石頭地種上了翠綠的石斛苗,變成了石斛種植示范園;2015年,又通過“公司+農戶”,“農民土地入股”等多種方式,吸納更多的村民參與到石斛產業發展中。如今的施茶村,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互聯網+農業”、鄉村旅游風生水起,村民年均收入過萬元。
“只要是為人民服務,能讓大家富起來、過上好日子的,我們都要盡心盡力去做。”洪義乾說,此次榮獲道德模范獎,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未來會不斷思考、努力,讓村民更有幸福感和榮獲感。
見義勇為類道德模范:黃靖洋——只有一個念頭:救人!
見義勇為類道德模范黃靖洋的母親。海口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
“現在你能聽到我說話嗎?”3月5日12時10分左右,農墾中學高三學生黃靖洋在校門口對一昏倒女子鎮定地展開了急救,成功救助該女子。
據了解,當天中午,剛上完數學課的黃靖洋像往常一樣走出校門,準備回家吃頓午飯。在經過校門口上車時發現大家熙熙攘攘的圍成一個圈,他出于好奇招呼師傅停下車,擠入人群中才知道是一名女子暈倒在路邊。該女子嘴唇發黑,眼睛半閉半睜,手指也有些發黑,呼吸很微弱,胸部幾乎沒有明顯地起伏,對于身邊親友的呼喊也無法回應,基本沒有意識。
黃靖洋稱,當時現場路人告訴他,這名女子已經暈倒有3、4分鐘時間,女子的兩名親友在現場陪伴,但由于不掌握急救知識,他們只是掐著女子的人中,焦急地盼著救護車盡快前來。對于掌握急救知識的黃靖洋來說,他深知時間緊急,于是主動走上前對女子進行心肺復蘇。
一組30下胸部按壓,兩次吹氣,黃靖洋按照此前在急救培訓課學到的內容,雙掌重疊、雙臂垂直,不斷地重復著按壓動作,而吹氣動作則在黃靖洋的指導下,由女子的女性親友完成。圍觀群眾越來越多,有人點贊叫好,有人擔心質疑,但這些都沒有干擾到全身心投入搶救任務的黃靖洋。
幸運的是,在完成第一組按壓后,女子便開始了咳嗽,逐漸恢復了意識。“聽不聽得到我說話?”面對黃靖洋的詢問,稍微清醒的女子表示“聽得到!”他這才放下心來。
黃靖洋說,他從小就由父親教授安全知識,學校也在去年多次組織急救隊伍走進校園,向學生傳授急救培訓課程。對于能將掌握的急救知識用于救人,黃靖洋表示很開心。“在場的人群中,只有我懂急救知識,我不去救人,心里會不安。”黃靖洋說,當時他看到女子的情況危急,他顧不得去想別的,只有一個念頭:救人!
由于黃靖洋在外地上學,黃靖洋的母親代他上臺領獎。黃媽媽告訴記者,黃靖洋平時在家也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樂于助人,嚴于律己。對于他有勇氣救人,黃靖洋的父母并不驚訝,在他們看來,兒子只是做了一件小事而已,沒想到受到這么大的關注,意外之余也很開心。“孩子能夠有勇氣救人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和社會風氣的引導,希望他能不忘初心,繼續將好的品質發揚光大。”
黃靖洋母親(左)、張黑弟(中)、洪義乾(右)合照。海口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
?
?
相關鏈接:
2019年文昌道德模范暨第三屆“感動文昌”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舉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