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扶貧重在內生動力上下功夫
扶貧扶志強“內功” 村民脫貧信心足
“前后賣了6棚雞,收入1萬多元!”日前,在文昌市馮坡鎮鳳尾村的文昌雞養殖示范基地里,1萬多只文昌雞讓村民韓開疇夫婦忙得滿頭大汗卻依然笑容燦爛,“累是累了點,但把雞養好了,生活更有希望!”
在韓開疇夫婦的精心照顧下,1萬多只文昌雞毛色發亮、活力十足。而鳳尾村貧困群眾的新生活里,不只有文昌雞,還有冬瓜、圣女果等特色種植業。
鳳尾村,是文昌市“十三五”期間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也是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定點幫扶村。以產業扶貧為抓手,該廳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成立村集體企業、引進產業項目,引導村民同合作社、公司等合作,做活了村級集體經濟,助推了脫貧攻堅。
如今,1萬多只文昌雞出欄,為村集體收入約2萬元,帶動多名貧困戶戶均增收1.4萬元;38畝白皮冬瓜則為村集體創收約15萬元。“在繼續做大文昌雞和白皮冬瓜產業之余,鳳尾村還發展圣女果種植,57畝白皮冬瓜、45畝圣女果,加上20個雞棚,截至目前已為鳳尾村集體創收超過20萬元。”省資規廳派駐鳳尾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昊說。
鳳尾村有文昌雞、冬瓜、圣女果,東方市江邊鄉新明村則有芒果、百香果、三角梅。新明村曾是深度貧困村,村民多以橡膠、檳榔謀生,產業發展單一。
“過去,村民因為不懂得生產管理技術,種出來的水果口感差、產量低。沒有人來收購,自然沒人愿意種。”省資規廳派駐新明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于智強說,通過指導村莊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芒果、百香果、三角梅、蔓花生等產業,由合作社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并給村民提供保底價,村民們技術有了,產量上去了,腰包也鼓了。
新明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較多,如何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是于智強在產業發展外思考的第二個問題。
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新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制定了村莊紅黑榜、道德積分超市等工作制度,評選出積極外出務工、發展生產、參加電視夜校,以及和美家庭等典型先進戶,同時對田地撂荒、好吃懶做的典型問題戶進行公開曝光。
“弘揚先進、鞭策后進,切實發揮了凝聚人心、激發動力的作用。”于智強說:“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改善,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也得到極大提升。最近,新明村還成為東方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示范點。”
提到村民精神面貌,省資規廳派駐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抱邱村駐村第一書記羅澤安也打開了話匣子。
“以前,村民們干完農活就聚在一起喝酒,甚至一喝就是一下午。”對于抱邱村的“第一印象”,羅澤安記憶猶新。如今,村民仍會在閑時聚到一起,酒不喝了,而是打起排球、籃球,跳起廣場舞。“娛樂活動太多,參加不過來!”村民們笑道。
修建村文化廣場、村民活動中心、燈光籃球場、排球場、閱覽室等,舉辦排球比賽、田間自行車賽、廣場舞比賽……羅澤安說,通過完善文體設施,組織各類文體活動,既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也提振了村民的發展信心。
下一步,抱邱村將聯手企業打造共享農莊,發展鄉村旅游;鳳尾村將謀劃發展旅游休閑農業,目前項目小組正在同村民洽談土地、民居等合作事宜。
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廳長丁式江表示,該廳將繼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夯實產業扶貧基礎,提升貧困戶內生動力,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確保村民腳踏實地致富。
?
?
相關鏈接:
海南臨高:“花樣”扶貧[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