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海口組建“河湖護灣”志愿隊 創新“河長制+N”機制體制
全民愛河護河 共享水清岸綠
記者 龍易強
“水清、岸綠、景美、民樂”不僅是一座城市生態環境優良的體現,更是老百姓向往的美好生活。近年來,海口以河長制為抓手,不斷創新河湖管理體制、健全河湖保護機制,在河湖動態日常管理上補短板強監管,全力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有實到有效的深刻轉變。特別是通過組建“河湖護灣”志愿隊、創新性實行“河長制+N”機制體制,發動全民參與護河,積極打造河長制“升級版”,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河湖治理新路,實現了全市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組建“河湖護灣”志愿隊
共護椰城碧水
每到周末,美蘭區和平南街道居民吳玉蝶就會沿著美舍河東風橋走上幾個來回。看到有人釣魚或者亂丟垃圾,她都會上前耐心勸阻;碰上水體出現異樣情況,會立馬用手機拍下傳到街道辦工作群中。
吳玉蝶是美舍河上的一名“百姓河長”。當了大半年后,看到大家愛水護水意識越來越強,隨手亂丟垃圾的情況也少了很多,吳玉蝶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有意義,巡起河來也越來越有干勁。
“水體管護從來都不是單打獨斗的事。我們爭取把每個村民都培養成百姓河長,號召大家共同守護人類的生命線。”1日, 瓊山區云龍鎮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鄭漢誠告訴記者,瓊山區云龍鎮的鎮村兩級河長在轄區巡河時非常重視水面保潔,如果發現有成片的生活垃圾或者建筑垃圾,會不定期組織河流旁邊村莊的村民一起沿河岸清理。
“大家看到本村村民在河邊清理垃圾,慢慢地都不好意思亂丟垃圾,河流也變得越來越干凈透亮。”發動群眾一起加入河流的保護中,鄭漢誠覺得效果非常好。
1日,記者從海口市水務局河長制辦公室了解到,海口在推進河長制、湖長制過程中,加強成立河道專管員隊伍,各區組建“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模式的生態環境志愿者服務隊伍,共有由社區網格員、水體巡查員、退休干部工人義務巡河員等組成的300多名“百姓河長”,推動海口河湖由“官守”變“民護”。如今,包括“百姓河長”在內,全市約有1800名河長,共同構建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流巡查監管機制。
創新“河長制+N”機制體制
建立管理新模式
在美舍河兩岸“一鎮七街”8個鎮(街道)的重要區域,海口市水務局設立了32塊“海口市美舍河網格化管理公示牌”。各段的各級河長、職能部門和治水企業等責任單位的責任人姓名和聯系方式在上面一目了然。美舍河開啟了“河長制+網格化”的河湖管理新模式。
“河長制+網格化”管理內容包含防洪、生態、漁業、農業、環衛等多方面工作。今年,海口市水務局在“河長制+網格化”管理模式上,將美舍河各級河湖長和相關職能部門、水體治理公司等人員組建“河長+職能部門+網格員+治水企業”模式,通過加強網格化巡查,及時發現涉河涉水違法行為,大力提升河湖管護工作的精細化和長效化,實現河湖管護“零距離”和“全覆蓋”,促進河湖系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河湖治理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關鍵在于持續發力,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形成政府、社會、群眾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海口市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目前,海口正不斷推進“河長制+12345”機制,讓越來越多的熱心市民可以通過撥打12345政府服務熱線,隨時反映身邊河湖存在的問題。針對市民反映的問題,政府各相關部門積極響應民眾訴求,在受理期限內完成投訴件的辦理,做到事事有回音。
海口市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河長制+志愿者”“河長制+網格化”“河長制+12345”都是“河長制+N”模式的具體實踐。在河湖管護上,我市將繼續以落實管護主體責任為重點,創新管理體制,根據河流具體情況和特點,探索建立河湖管理的新模式,全力打造海口河湖管護“升級版”。
?
相關鏈接:
關愛河湖從小做起 海口龍華區“河長制”宣傳活動走進校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