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濕地 民生為本激活休閑樂園
水清岸綠,景美民樂。海口在保護濕地的同時,強化環境綜合整治,堅持民生為本,因地制宜進行生態治理,精細化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好家門口的濕地公園,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作為海口三角池地帶的地標景觀,東西湖是地處繁華鬧市區的重要休閑勝地之一,深受周邊3萬多居民的青睞,但多年以來,隨著清澈的湖水漸漸遠去,這里成了臟亂差的“鬧心地”,更是老海口的日常生活“痛點”。
市民坐在東湖畔享受美好愜意的午后時光。王程龍 攝
“過去,走在湖邊,經常飄來陣陣難聞的臭味,渾濁的水面上有時還會出現死魚。”回想起以前的情況,老海口人陳玲不禁皺起了眉頭。岸上的“毛病”也不少:每到晚上,到此休閑的人很多,可是岸邊的照明設施老舊損壞,大多不能正常使用,環湖小路坑洼嚴重,出行很不方便。
還清水于民。面對滄桑歲月積淀的“沉疴”,近年來海口堅持全市一盤棋,統籌推進水體治理,并將東西湖列為三角池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內容,堅持水體治理融入生態治理,分期有序推進全流域綜合整治,從源頭起步系統施治。
在東西湖治理中,海口科學治水,重點建立了水循環系統,新建了泵站和日處理污水量可達2萬噸的一體化設備,實現污水循環利用,構建自然生態的和諧治水環境。為了提升水體凈化能力,增強水生態景觀豐富性,海口還在東西湖種植了多種水生植物。浮水植物中,既有睡蓮,又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菜花,凸顯海南特色植物風采;挺水植物中,包括美人蕉、鳶尾、再力花等,造型各具特色,點綴湖水景色。目前,東西湖水體指標已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V類標準,局部區域甚至達到IV 類。
水岸同治,老城區建設親水公園。“過去,高高的圍欄將湖水和人隔離開,彼此離得很遠,沒有親近性,體現不出水生態的魅力。”中規院工程師申彬利介紹,為了打造親水休閑空間,將原有毛石砌筑硬質駁岸進行軟化處理,改成了草坡入水,在安全水位線里種上水生植物。同時,將東西湖駁岸向后拓寬,完善濱湖步道空間,增加部分親水棧道,讓人與自然“親密接觸”。
讓市民韓明宇印象深刻的是,在東西湖畔,親水棧道的扶手充滿貼心的細節。他記得,原來的扶手處是1米高的密封石圍欄,它將人和水遠遠隔開。為了讓人們近距離感受親水樂趣,施工單位將石圍欄拆除后,建起生態護坡,并就近修建了親水平臺,新建了數百米長的新護欄,由6根鋼絲繩和扶手組成,既安全,又舒適。
“親水平臺扶手做了傾斜處理,與水平面夾角呈15度。”中規院景觀設計師蓋若玫是海口三角池公園項目園林景觀設計者之一。在她看來,與傳統的水平設計相比,傾斜設計是一種更人性化的創新舉措:融入人體工程學理念,經反復調試,找到人們趴著休閑觀景的最舒適的角度——15度,這也照顧到老年人等群體的觀景需求。
“每天到這里來散步,看著清澈的湖水,搖曳多姿的各種水生植物,水面上還有許多飛翔的水鳥,心里面別提多舒坦了。”蛻變后的三角池風景更加迷人,家門口的濕地樂園讓韓明宇流連忘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