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來,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單位之一的美蘭區,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堅持高位推動、統籌整合資源、精準對接供需、豐富活動內容等舉措,邊探索、邊實踐、邊提升,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居民們送上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大餐。
作為下午“四點半課堂”活動之一的美蘭區2019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有顆栗子”尤克里里音樂陪伴計劃走進演豐鎮。
如今,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享受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已經成為美蘭區許多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老人在家門口就能測量血壓、孩子在村子里就能上興趣班、飽含著居民心愿的一項項“微實事”得到實現……在新時代文明新風的吹拂下,幸福已悄然進駐居民們的心中。
整合資源 為百姓提供精準服務
“我們的工作是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美蘭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倪俊煒表示,一年多來,美蘭區通過收集群眾需求、根據需求提供服務的方式,不斷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及功能配套,力求提供更加全面、細致、貼心的服務。
明確了服務內容,如何落實執行?“整合場地資源、志愿者資源,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倪俊煒說。演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四點半課堂”,正是美蘭區統籌整合現有場地資源、志愿者資源,針對群眾需求提供服務的生動范例之一。
演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依托原演豐瑤城小學改造而成,擁有日間照料中心、青山小站、實踐大講堂、演東村史館、文化大舞臺等設施。“四點半課堂”是在實踐大講堂中開展,孩子們放學后,瓊臺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們教他們繪畫、手工等課程。
8月28日晚,在三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舉辦的“我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者”主題宣講活動現場,公仔戲的文化傳承人馮海表演公仔戲。
“以前我們老是發愁,孩子下午放學了,大人還沒下班,中間這段時間孩子該怎么辦。”一位“四點半課堂”學生家長羅月告訴記者,“后來這里有了‘四點半課堂’,這下孩子放學后有了好去處,還能在這里學到東西,大人小孩都很滿意。”
同樣在演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的日間照料中心,受到了村里老年人的歡迎。許多老年村民表示,實踐站的存在使他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精彩。“以前村中沒有能讓老年人交流的好場所,現在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我們常常聚在一起下棋、聊天,村里變得比以前更熱鬧了,我們都感到非常開心。”村民符杰說,日間照料中心還定期邀請醫護人員來為老人們體檢、開展養生講座,將健康服務送到村里來。
老人們在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長者飯堂內用餐。
在三江鎮,針對當地中小學生假期生活的文化需求,三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設了三江公仔戲暑假培訓班,幫助孩子們將假期時間利用得更加充實,增強孩子們對海南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識;在大致坡鎮,“美麗童畫”素描藝術課堂讓孩子們在村子里就能上興趣班,“鄰家小修”電器維修隊的志愿者進村入戶為村民群眾維修電器……幾乎每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都開設了興趣課堂、義剪、義診等一批常態化志愿服務項目,充分滿足群眾生活需求。老人們可以在這里的長者樂園、長者飯堂中與同齡人交流、娛樂,兒童們放學后有人照管,周末時還可以在圖書室、兒童之家讀書、玩耍,精彩的文藝演出時常在家門口上演……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來的幸福感浸潤著人們的心田。
發動群眾 為家鄉建設凝聚力量
為了不斷增強群眾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感黨恩、真心聽黨話、主動跟黨走,美蘭區開展了多項聚民心凝共識志愿服務項目,“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當地群眾。
今年5月起,在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及各個鎮的實踐所中,一場場“我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者”組合式宣講活動陸續展開。宣講活動招募了老黨員、道德模范、致富能手、專家學者等本土宣講員,通過“演、播、講、誦、宣、幫”六字訣演出形式,為當地群眾帶來了關于生態文明、脫貧致富、移風易俗、鄉村振興等不同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把理想信念、文明新風、關心服務送到了群眾身邊。許多村民在聽完宣講后表示,對黨的理論有了更多的認識,對脫貧致富有了更強的信心,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深的了解。
9月22日晚,在美蘭區舉辦的“我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者”宣講活動現場,長期堅守在志愿服務一線的鄭志壯、鄭興杰接受訪談。
在江東新區,黨員干部組成志愿小分隊到基層一線、百姓家中開設“江東微講堂”,宣講新思想、新政策,并在宣傳過程中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江東微講堂”的助力下,江東新區動遷工作多次刷新“美蘭速度”,省委黨校項目僅用3個月完成征地補償,白駒大道延長線項目15天完成征地任務,文明東越江通道項目3天就完成了租地工作。對美蘭機場二期項目涉及的靈山鎮福玉村公廟搬遷,村民林芳吉說:“黨和政府定的日子就是黃道吉日,征拆工作我們全力支持。”
作為一項具有美蘭特色的全民參與式預算,“微實事”在城區連續兩年開展試點工作的基礎上,于今年首次延伸到農村地區。通過“群眾點單、政府買單”的形式,“新時代文明實踐微實事”收集群眾提議,并以投票的形式選出提議進行“買單”。
椰風藝術團在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排練舞蹈。
年久失修的戲臺被修繕一新、破爛的羊腸小道變得干凈平整、家門口的傳統文化活動越來越多……眼看著最關心的問題一個個通過“微實事”得到解決,群眾參與社區建設、村莊建設的熱情越發高昂。“‘新時代文明實踐微實事’把我們身邊很多特別小又長期沒人注意到的小事、難事解決了,很實在!”看到身邊的環境通過“微實事”一點點變得更美好,群上村居民陳業興感慨不已。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接地氣的“田教授”工作模式實現了帶領貧困戶“加速奔跑”。來自脫貧戶中的種養能手被聘請為“田教授”,在田間地頭用樸實易懂的方式向貧困戶傳授種養技能、講述自身勤勞致富的經驗與過程,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接受幫助的貧困戶脫貧后更是接力變身“田教授”主動幫助他人。
“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家通過種植瓜果和養牛實現了脫貧。”大致坡鎮金堆村的“田教授”馮所球說:“我們想將脫貧的經驗盡力傳授給其他貧困戶,讓更多人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堅持“四化” 讓文明之花越開越艷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準備繼續堅持以管理信息化、陣地規范化、隊伍多樣化、活動常態化這‘四化’為導向,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往實里做、往深里走。”倪俊煒介紹。
目前,在為群眾提供服務前,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者們收集群眾的需求方式,主要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微實事”、上門訪問、群眾主動提出等。接下來,美蘭區將利用好信息化技術管理,通過開發相關小程序等方式,讓“群眾點單”更直接、更便捷。同時,美蘭區將規范落實每個實踐所、實踐站擁有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等的基本功能場所,吸納發動更多來自不同群體的人加入志愿者陣線,開展更多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服務居民利益的常態化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