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山好水出好茶,五指山市立足生態優勢布局茶產業
春風十里 不如一杯春茶
俯瞰五指山市水滿鄉茶園。 記者 武威 通訊員 陳凌 攝
“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對于茶客們而言,春天的記憶是從一杯清茶開始的。
當北方的茶樹尚未從“冬眠”中醒來,生長于五指山腳下的一簇簇茶樹早已帶著醞釀已久的生機,冒出萬千芽頭。
作為我國最南端的高山云霧茶葉產區,五指山山區被譽為“江河之源,盛產茶葉之地”,茶葉收獲季節比我國其他地區早1個月至3個月,所產的明前茶更被譽為“華夏第一早春茶”。近年來,五指山市通過完善茶葉產品質量標準,提高茶農采茶、制茶水平,讓這一片片小茶葉舒展出海島佳茗的獨特風味。
好山好水孕育上品紅茶
自魏晉南北朝制茶工藝興起開始,春茶便備受茶客推崇。以致有茶客戲言“喝上一口早春茶,能比旁人更早進入春天”。而地處海南中部的五指山山地邊緣和東部、北部低丘臺地的春意,則足足比內地早了數月。
尤其在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的五指山山區,繚繞的霧氣在一脈相連的峰巒間不斷涌動,更是造就出獨特的高山云霧茶。
據《海南島志》記載,明清時期便有產自五指山水滿峒的野生茶出口。明正德六年《瓊臺志·土產》中也有記載:“本島向無人工種茶,本島所產茶葉皆采自野生茶,其中最有名之茶為五指山水滿所產,樹大盈抱,氣味清醇。”文獻中所提及的“野生茶”,即為大葉喬木種,后被稱作海南大葉種。
以當地原產的海南大葉種茶葉為原料,按傳統手工藝制作而成的五指山綠茶和紅茶,具有持嫩性久、芽葉肥壯、水浸出物豐富、耐沖泡等品質特色,其中五指山紅茶更以其“琥珀湯、奶蜜香”的湯色特征,深受消費者青睞。
“目前全國有4500萬畝茶園,其中紅茶占比僅有12%-14%,且大多是小葉種,與海南大葉種的品質相差甚遠。”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學家陳宗懋看來,五指山是海南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區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質微酸、土層深厚肥沃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出的海南大葉種堪稱制作紅茶的“極品”原料。
五指山市水滿鄉椰仙茶園,周邊村民正在進行采摘。記者 武威 攝
嚴控質量品牌效應凸顯
天時遇上地利,造就了五指山茶葉的絕佳品質。而泡就一杯上好的早春茶,還需有“人和”。
位于阿陀嶺山腰間的通什鎮什會村,一壟壟茶樹疊翠,碧綠中透著清香。湊近一點再看,能發現茶樹叢里有很多蜘蛛正在結網捕蟲。
“我當初選擇到五指山種茶,看中的就是這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當地茶園負責人徐雪燕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她在種茶過程中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專買牛糞、羊糞、豆餅等有機肥,雖說種植成本高出了不少,換來的卻是茶園的無污染、有機茶的核心競爭力。
像徐雪燕這樣的茶農,在五指山并不少見。2015年,在五指山市委、市政府指導下,五指山市茶葉協會成立,數十家紅茶企業達成共識“抱團”發展,從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等多方面著手,制定標準促使茶葉提質增效,推動“五指山紅茶”被認定為2015年第三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五指山茶葉產業由此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經過多年培育,如今五指山涌現出諸如“椰仙”“印象水滿”“峽谷紅”“苗綠香”“水滿香”“竹滿紅”“水滿潤紅”“品香園”等多個知名茶葉品牌,成為五指山農業、旅游、文化的一張燙金名片。與此同時,五指山市還于2019年成立大葉種茶科學研究所,意味著五指山茶葉在發揮自身核心優勢之余,今后將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布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