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在海口美蘭區三江鎮江源村委會龍門村,脫貧戶顏香友挑著煮好的豬食往豬圈走去。為照顧好豬圈里的26頭豬,他不僅每天起早貪黑準備豬食,還在豬圈旁臨時搭了一個房子睡覺,每晚都要起來好幾次查看豬圈,生怕豬崽被母豬壓到。“這可都是我的寶貝啊,一只都不能少!”顏香友笑著說。這位昔日的“酒鬼”,如今已是村子里的“養豬達人”。
顏香友在喂豬中。(美蘭區委宣傳部供圖)
顏香友是三江鎮江源村的脫貧戶,一家5口人。大兒子精神有疾,兩個女兒在讀大學,生活已是捉襟見肘。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吹斷了顏香友全家賴于生存的5畝橡膠樹,全家至此失去了經濟來源。面對無情的天災,顏香友一蹶不振,整天喝醉酒后倒頭就睡。
2016年被納入建檔立卡戶后,由于意志消沉,顏香友仍較為懶惰。加之文化水平低,與人交流較少,穩定增收非常困難。“要讓顏香友徹底擺脫貧困,最重要的就是改變他的思想,激發他的內生動力,讓其主動參與勞動。”江源村村委會黨支部書記饒建華說。
為激發顏香友的生活斗志,村委會干部和幫扶干部每周都去他家,與他談心。同時,督促他參加每周一晚上的電視夜校學習,讓他了解脫貧案例,學習掌握養殖技術,幫他增加生活信心。在反復勸說下,顏香友慢慢有了生活的斗志。然而如何讓他恢復生產,實現穩定增收,這又是一道難題。
“他在電視夜校學習非常認真,每次都拿著筆記本,很多種養植技術要領都記得滿滿當當的。考慮到他的橡膠全部被臺風刮倒了,種植起來時間太長,我們就鼓勵他養豬。”饒建華說道。因此,村委會向政府申請了6頭母豬給其飼養,還介紹他到鴿子扶貧基地一邊打工一邊學習養殖技術。
有了政府的幫扶,顏香友工作更有干勁,并把在扶貧夜校學到的養殖技術用到實際工作中。豬生病了,他自己給豬下藥打針;豬下崽了,他給豬接生,省了很多成本,也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養豬心得。如今,他成了村里的“養豬達人”。“去年我就賣了幾十頭大豬,收入9萬元左右,今年的豬價更好,我想養大一點再賣。今年也是可以賣30頭左右,大概可以收入十幾萬元。”養殖技術提高了,收入也慢慢提高,在被納入建檔立卡戶的當年,顏香友就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2019年2月,鄉村振興工作隊進入江源村,工作隊隊長李剛鋼鼓勵他擴大養殖規模。顏香友的豬越養越多,他從原有的4個豬舍增加到了12個豬舍。“現在村子里的養豬戶哪家的豬生病了,顏香友總是義無反顧地過去幫忙。”李剛鋼介紹,現在顏香友是江源村的“名人”,村民都對他稱贊有加。
“一人致富不算好,大家致富才是真的好。”在幫助顏香友一家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江源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還積極引導其它脫貧戶擴大產業規模。如今,江源村有24戶農戶通過養豬,都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記者黃暉 通訊員王聘釗 莫招君
(海口網7月24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