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參與 自編順口溜分清“藍紅綠黑”
“海口垃圾有四類,廚余有害可回收,還有一類是其他。廚余垃圾有什么,香蕉蘋果橘子皮。可回收里有什么,塑料金屬和玻璃……垃圾分類一起行,共創海口新環境!”8日,在日月廣場舉行的海口市垃圾分類嘉年華志愿服務活動現場,來自新疆的海南大學志愿者吳慧正向市民游客分享著自己創作的垃圾分類順口溜,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龍華區美源·日月城小區居民在觀看垃圾分類宣傳欄。海口日報記者 康登淋 攝
提起創作這首順口溜,吳慧稱,雖然市民群眾的分類意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還是存在分類不規范的情況。她在參加志愿活動時發現,對于長篇大論的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和知識科普,群眾的接受度普遍不高,于是,她想創作順口溜,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讓更多市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順,就算是小朋友也能瑯瑯上口,快速地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和志愿者吳慧一樣,還有很多志愿者和社工在宣傳垃圾分類時,為了讓居民記住垃圾分類知識,紛紛創作出了許多好聽又好記的垃圾分類順口溜,通過廣泛的傳播,收獲了一致好評,也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為教居民快速掌握不同分類垃圾桶的使用方法,海口市樂助社會服務社的社工韓源衍通過反復推敲,將不同垃圾桶的特點和使用方法通俗易懂地融入到歌詞當中,“藍色小桶肚量大,紙塑金屬它皆收;紅色小桶安全高,有害物品它照收;綠色小桶廚藝尖,廚余剩品它精通;黑色小桶分辨高,其他不收它專收。”
除了志愿者帶頭宣傳,不少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創作,主動做好垃圾分類。“愛護環境是要義,垃圾分類需牢記;可回收物看材質,廚余化肥仍有利;有害其他勿亂棄,良好風氣我來立;分類投放應鼓勵,文明城市終美麗。”海口市民符議心表示,她在7月份參加了在濱海公園舉辦的垃圾分類嘉年華活動后觸動很深,認識到了生活中有許多垃圾是無法降解的,就算是填埋或者焚燒,對大自然的危害還是會很大。“只有我們做到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處理,才能盡可能地減少污染,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資源。希望通過創作垃圾分類順口溜,助力海口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符議心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