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沙銀坡村村民不再砍山打獵,發展特色種植業
搬出大山 踏上致富路
“你看,這里種的是水果椰子樹,有500株,山坳那一側,是矮株品種的波羅蜜樹,也是500株!都是我從去年開始種的!”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銀坡村,年過五旬的村民符金城在自家的水果椰子樹種植基地里忙著發酵有機肥。自從3年多前從位于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的南開鄉高峰村搬遷至此,原本思想觀念“落伍”的他,開始潛心發展特色種植業。
作為我省首個生態扶貧移民搬遷村,銀坡村于2017年1月建成投用,包括符金城在內,高峰村原道銀、坡告兩個村民小組約30戶村民告別破舊的土坯房、鐵皮屋,搬遷至距離白沙縣城不足20公里的銀坡村現址,家家戶戶住上了兩層新房,過上了新生活。“除村集體產業分紅、生態補償外,政府還按每人10畝的標準,給大家補償安置了可開割的橡膠林。”符金城介紹,搬遷后村民們鼓足干勁發展特色種植業,如村民符國華承包土地種秋葵、龍須菜;他的鄰居符金海種了近20畝咖啡樹;村民符國清種了近30畝木豆樹。受其他人影響,他也決定大干一場。
經多方打聽后,去年秋季,符金城拿出搬遷領到的青苗補償款等,平整了20多畝荒地種植水果椰子樹和“泰8”品種的波羅蜜樹。“我種的水果椰子樹和波羅蜜樹都是矮株品種,只要管護到位,3年后就能掛果。”符金城說,經過近1年的悉心管護,自家基地里的水果椰子樹和波羅蜜樹均長勢良好。
“以前靠山吃山,現在時代不同了,不能砍山、打獵了,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76歲的村民符桂春曾擔任高峰村村干部多年,他說,搬遷后村民們的觀念轉變很快,現在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很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