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害垃圾分類暫存、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
海口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率約26%
9月18日上午,在美蘭區的廚余垃圾處理智能環保屋示范點,工作人員正在演示廚余垃圾處理設備的操作。陳長宇 攝
9月18日,海南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海口市舉行。全省各市、縣(區)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處理的企業等近百人,走進海口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區域、智能環保屋、有害垃圾處理運作和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教育基地等區域觀摩學習。
資源化回收利用率約26%、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設置4個有害垃圾暫存點……海口市作為全國首批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之一,通過早早謀劃和部署垃圾分類工作,目前海口市進入再生資源回收渠道的可回收物約900噸/日,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量約305噸/日,焚燒和填埋生活垃圾處理量3320噸/日,資源化回收利用率比去年提高約10個百分點。
9月18日上午,在位于瓊苑廣場小區的垃圾分類示范點,工作人員向與會人員介紹利用回收果皮制作的酵素用途。陳長宇 攝
營造氛圍
提高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積極性
“現在每棟樓的垃圾桶都撤掉了,集中在一個點定時投放,我們小區也變得越來越干凈衛生了,大家參與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9月18日,瓊苑廣場小區住戶張芳娥告訴記者。
當天,瓊苑廣場的變化確實讓記者感觸頗深。今年7月底,記者走訪全市垃圾分類準備工作情況的時候,當時該小區不少住戶還因設置定時投放點的位置產生爭議,甚至有年老的住戶阻止擺放。
“要想把垃圾分類做好,就要把握好垃圾分類投放的幾個關鍵點:垃圾分類的氛圍營造、獎懲制度的靈活運用、督導員的專業能力、居民的獲得感等。”美蘭區和平南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瓊苑廣場小區有11棟樓,469戶住戶1400余人。小區內撤桶并點,只保留一個點位定時定點進行投放,安排6個督導員指導居民投放垃圾。街道在小區設立了垃圾分類紅黑榜,對做得較好的住戶減免物業費,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目前,瓊苑廣場小區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9%,參與率達到85%,投放正確率達到95%,垃圾分類氛圍濃厚。
為了提高居民的獲得感,瓊苑廣場還利用廢棄的輪胎、鍵盤、拖鞋等物品改造了一段小路,打造成垃圾分類主題宣傳長廊,成為小區難得的休閑娛樂區域。居民在欣賞用垃圾打造出的海底世界美景的同時,也能了解垃圾變廢為寶的小訣竅。
愛心環保屋也是瓊苑廣場垃圾分類的一大亮點。從今年6月開始,環保屋將每周三、日設為環保日,每月對垃圾分類減量突出的居民進行月度表彰獎勵,已表彰36名愛心環保群眾,垃圾月減量達2噸,受益群眾達1.8萬人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