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加,小區停車位日益緊張,這種現象在車位規劃較少的老舊小區較為明顯。不少市民向海口網記者反映,每天下班第一時間就得把車開回小區占位置,稍微晚些回到小區,不僅找不到停車位,還要原路倒出去,連掉頭的位置都沒有。(10月22日海口網報道《業主下班急忙回家“搶車位” 海口不少老舊小區“停車難”》)
小區停車難現象在一些大城市十分普遍,隨著“有車族”隊伍的逐漸壯大,一戶家庭至少有一輛車,停車難問題越來越突出,小區停車資源緊缺愈發明顯。尤其是在一些老舊小區,停車更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由此,頻繁引發業主上演“搶車位”大戰、公共區域車輛亂停等不良現象,甚至導致業主、業委會和物業之間矛盾重重,給社區發展埋下了“地雷”。
停車問題既是交通問題、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民生問題,折射出城市治理的大學問,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停車難”問題的出現,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與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之間不均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從側面說明了城市停車資源沒能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因此,破解停車難的問題,亟需一場系統性的深度治理。
政府發揮引導作用。解決停車難需要政府樹立前瞻意識和創新意識,在城市規劃、小區規劃中要充分考慮到停車設施的重要性,合理設計地下或立體停車庫等,增加車位供給。同時,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停車資源,提高現有車位利用率,比如采取逐步開放夜間馬路停車場;鼓勵開放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位;開辟背街小巷,劃成公共停車位等等措施,盤活停車資源,緩解停車難。
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鼓勵社會力量建設、經營停車場,同時善用現代科技,利用“互聯網+”提供停車信息的即時共享。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搭建共享停車平臺,使供需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有了政策的支持和創業者的積極嘗試,“共享車位”將為解決城市“停車難”提供更多的可能。
社會發揮參與作用。城市文明靠大家,在社區生活的每一員都要做好自我規范,樹立社會公共意識,避免亂停車行為。同時,加強綠色出行、低碳出行宣傳,樹立公交優先理念,積極引導和鼓勵人們轉變出行方式,盡力減少私家車出行密度,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系統。
停車難看起來是“小事”,卻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到群眾的獲得感,直接影響著群眾的幸福感。把停車這樣的民生“小事”解決好,讓大家不再為停車難而發愁,既獲得了群眾的好評,更贏得了民心。
掃碼可關注“黃燈籠辣評”微信公眾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