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扎實培育主導產業 一心帶領村民致富——記瓊山區三門坡鎮脫貧攻堅大隊
瓊山區三門坡鎮脫貧攻堅大隊隊員向貧困群眾講解扶貧政策。記者 史瑞麗 通訊員 吳雄 攝
12月5日上午,初冬的海口氣溫驟降,瓊山區三門坡鎮脫貧攻堅大隊的隊員們卻依然奮斗在鄉村一線。正因為有這些堅持奮斗在一線的幫扶干部,一些曾經落后的貧困鄉村找準了產業、煥發了生機,他們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讓貧困戶真正脫貧致富,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找準產業謀發展
三門坡鎮清泉村委會下轄18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人口706戶,2906人,黨員115人。清泉村共有“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戶151戶680人,是海口市“十三五”貧困人口最多的貧困村之一,是“十三五”整村推進貧困村。
三門坡鎮脫貧攻堅大隊扶貧專干張鈞介紹,該鎮建立了鎮、村、組三級脫貧攻堅戰斗體系,成立脫貧攻堅大隊、中隊、小隊,共有442名隊員,形成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各方力量有效整合、攻堅壓力傳導到位的工作格局。
吳雄是三門坡鎮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2018年,他主動申請加入到脫貧攻堅工作行列,成為脫貧攻堅中隊的一員。“剛開始駐村的時候,發現這里并沒有什么主導的產業,村民基本都是靠種植傳統的檳榔、瓜菜以及外出務工等來維持生計……”吳雄表示。
清泉村駐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中隊副隊長辜政2018年4月來到清泉村后,一心尋找村民脫貧致富路子。駐村以后,辜政跟扶貧工作隊隊員吳雄、吳宇研究發現,清泉村土地適宜種植山油茶,但由于當地品種老化、產量不高,影響了村民種植的積極性。2019年,在他們的建議下,清泉村選擇以山油茶為主導產業啟動第一期種植工作。脫貧攻堅中隊還通過“返鄉創業青年+黨員干部+貧困戶”的組合拳模式,讓村民找準了產業,擺脫了昔日貧困局面。
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產業發展突出,這離不開長期以來三門坡鎮脫貧攻堅大隊的“扶志”“扶智”并重發展思路。三門坡鎮脫貧攻堅大隊樹立了一批勤勞致富典型,以此為契機發揮榜樣的先鋒模范作用。
清泉村盧照武用心鉆研養羊技術,一年時間便將20頭羊發展到了100余頭,還被聘請為清泉黑山羊養殖基地場長,獲得“海口市脫貧致富之星”榮譽稱號;譚文村梁冬梅大力發展荔枝種植業實現年收入21萬元,不僅吃上了“荔枝飯”,還住上了“荔枝樓”……清泉村以黨建引領發展,通過黨員和致富帶頭人的示范作用,不斷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據了解,三門坡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85戶1236人,有清泉村、譚文村兩個貧困村,于2019年全部脫貧,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到了9800元。
當前,三門坡鎮依托荔枝、檳榔等特色產業發展和中心鎮墟優勢,培育一批見效快、風險低、收益高的特色營收產業。全鎮共有222戶脫貧戶種植荔枝、檳榔、桔子等,面積達1476.46畝,每年可增加產值約230萬元,戶均增收1.04萬元。全鎮脫貧戶的牛、羊、豬、雞養殖數量大幅增加,增收232.58萬元,增收效果顯著、成果穩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