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拋光后的貝殼。黃暉 攝
色彩斑斕的螺貝,不僅是點綴在海床上的繁星、還是沉睡在沙灘上的禮物。經過貝雕師精心打磨、拼貼、雕鑿后,這些來自深海的信使褪去了覆滿石灰的外衣,重新展露出絢爛的容顏,在一刀一鑿間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
今年40歲的周仁慈是貝雕技藝的市級非遺傳承人,與貝殼打交道的時間超過20年。“貝雕已經融進了我的身體里,它是我生命中無法割舍的部分。就算這一行最后只剩下我一個人,我都要堅持走下去?!敝苋蚀日f。
周仁慈的貝雕螺鈿鑲嵌作品——筆筒。黃暉 攝
拜師學藝 傳承螺鈿技藝
2001年,學習美術專業的周仁慈臨近畢業,在原??谝駨S進行社會實踐。正是這段社會實踐經歷,使得年輕的周仁慈與貝雕這門技藝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海口椰雕廠屬于國營企業,彼時正值世紀之交,市場化浪潮席卷???。由于難以適應市場化的競爭環境,海口椰雕廠的經營難以為繼?!皬S里都是老師傅,誰愿意來學都教,畢竟已經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了。我就跟著原海口椰雕廠副廠長、貝雕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王昌興師傅學起了貝雕?!敝苋蚀忍寡裕骸捌鸪踉趶S里看到貝雕作品感到十分新奇,小小的貝殼居然能做出這么豐富的內容。而學習這門手藝純粹出于愛好。”
品種多樣的貝殼。黃暉 攝
當時海南的貝雕技藝,主要是“螺鈿”鑲嵌工藝。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制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使用螺鈿這一工藝將貝殼鑲嵌在家具等器物表面,早在明清時期就已有之。經過歷代匠人幾百年來的繼承和發展,螺鈿工藝已十分成熟。
然而,學習貝雕不僅耗時,且十分辛苦?!肮馐谴蚰ヘ悮ぞ鸵馁M大量心力,學起來并不簡單?!痹谕醪d的帶領下,通過潛心專研和刻苦學習,周仁慈逐漸繼承和掌握了傳統的貝雕螺鈿鑲嵌工藝。這一業余愛好也為潛心付出的他帶來了回報。“我的第一份工作就與貝殼有關,是做貝藝畫,利用貝殼做成拼貼畫。沒想到業余愛好成了主業?!敝苋蚀刃χf。
周仁慈的貝雕作品——蟋蟀白菜。黃暉 攝
因材施藝 開拓浮雕技藝
隨著不斷地制作、練習,周仁慈的貝雕螺鈿鑲嵌工藝日益精湛。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他逐漸產生了一個念頭:貝殼如此精美,為什么只能“委屈”鑲嵌在其他器物里作點綴?
把鑲嵌在其他器物的貝殼“釋放”出來,讓更多人觀賞到貝殼的驚世之美,成為了周仁慈發展貝雕的新方向。
在一次外省考察期間,周仁慈驚訝地發現,山東青島、廣西北海等沿海城市的貝雕師們,已經將運用在木頭、椰雕等其他工藝品上的浮雕技術,應用到了貝殼上發展貝雕技藝。而一直以來,海南當地的貝雕師只制作貝雕的鑲嵌工藝品和以貝殼為標本的裝飾畫,不僅附加值低,也無法賣出好價錢。
“海南在貝雕的浮雕這一領域上,已經落后了先進地區幾十年?!笨疾鞖w來的他下決心大力發展屬于海南自己的貝雕浮雕技藝。
無人教學,那就自己摸索。經過多年的反復試驗、探索和實踐,周仁慈最終成功研究出浮雕形式的貝雕畫。海南的貝雕工藝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手中誕生的無數貝雕浮雕作品中,周仁慈最滿意的,是一對在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文房用具——鎮紙。
周仁慈的貝雕作品——鎮紙。黃暉 攝
周仁慈向??诰W記者展示了這對他耗時20天完成的得意之作。??诰W記者看到,與常見的木、石材質鎮紙不同的是,這對鎮紙全部采用貝殼拼貼制作而成。尤其正面部分,以浮雕工藝多層次造像,立體刻畫出了云蒸霧繞、龍騰海嘯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象。細細觀摩,每一層海浪、每一片祥云都由一塊貝殼取材雕琢制作而成,在由彩貝反光構成的漫天霓虹中,一條雙目圓睜的龍已完全躍出沸騰的海面,乘勢而上,直沖云霄,令人嘆為觀止。
有弧度的貝殼,如何制作成鎮紙四方規整、整齊劃一的長方體狀?這,便是周仁慈的得意之處?!爸灰〔暮侠怼⒁绖萑⌒危恍┛此茍A弧狀的貝殼也能從中找到平整的一塊。”周仁慈介紹,正如世界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如何在無數貝殼里萬里挑一,根據貝殼的形狀、顏色等屬性因材施藝,因勢象形,考驗著工匠的眼力?!鞍巡灰幘氐呢悮ぃ貌煌挤?,做成中規中矩的形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本身就蘊含著‘人定勝天’的涵義?!?/p>
刀耕不輟 刻畫海南記憶
“當年包括我在內,共有6名學徒跟著師傅學習貝雕。然而到今天依然還在做這行的就只有我。其他人要么從事其他工藝,要么已經轉行了?!?0年來,周仁慈見證了海南貝雕行業逐漸沒落的過程?!艾F在全海南的貝雕從業者也就十幾個,是名副其實的屈指可數。”
“客觀講,學貝雕確實太‘臟’、太累了,單就拋光打磨就有4輪。拋光時灰塵滿天飛,跟做木家具拋光一模一樣,一般人很難扛得住這樣艱苦的工作環境。我也帶過徒弟,他們學著學著就學不下去了,能理解?!敝苋蚀鹊恼Z氣里充滿了無奈,“學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回報久、見效慢、短期內變現難度大。單獨靠這一門手藝目前難以養家糊口,我自己也在從事國畫和少兒手工課的教學?!?/p>
在美蘭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舉辦的海南貝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上,周仁慈(中)向參觀者介紹貝雕知識。(美蘭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供圖)
雖然輝煌已逝,同行者寥,周仁慈始終不愿松開這雙緊握著刻刀的手。2020年11月16日,以“讓非遺真正活起來”為主題的海南貝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美蘭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開展。展覽專題展示了《玉如意》《十二生肖郵票》《豐收》等50余件周仁慈的貝類雕刻藝術品。為期五天的展覽吸引了上千名市民參觀,展覽大獲成功?!耙郧拔业呢惖褡髌范际歉?、黎錦等其他非遺項目一起參加非遺展。這是我首個個人貝雕作品展,圓了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敝苋蚀壬钍芄奈?。
貝雕——富貴吉祥。黃暉 攝
周仁慈的貝雕浮雕作品——品山觀海。黃暉 攝
在展覽展示的作品中,包含大量以海南元素為主題創作的貝雕作品,如以黎族少女為形象的《豐收》、以天涯海角為形象的《品山觀?!贰⒁匀齺喼貥藶榈窨虒ο蟮摹睹利愔凇返?。
“此前幾乎沒有人用浮雕這一雕刻技藝,制作以海南地域元素為主題的貝雕作品。”周仁慈表示,海南是海洋大省,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和貝殼資源,但大量貝殼被剔除螺肉、摘取珍珠后被當成垃圾拋棄,令人心痛?!跋Mㄟ^我的手藝,讓這些被錯誤分類的‘垃圾’重新被利用起來,讓它煥發‘第二次生命’。用貝殼這一極具海南特色的載體,記錄這座島嶼上發生的故事,為后人刻畫下珍貴的海南記憶?!?/p>
使用貝殼作為燈罩制作的臺燈,燈罩上描繪的是黎族信仰的大力神。黃暉 攝
為讓小眾的貝雕藝術走近尋常百姓,周仁慈做出了諸多探索:在院校開課、把貝雕做成臺燈燈罩等生活用品、上電視科普貝類自然和文化知識等等。今年他打算聯合美蘭區圖書館文化館,探索采用錄制視頻課的方式講授貝雕技藝,并上傳公眾號及互聯網,讓貝雕技藝得到更廣泛傳播?!爸灰怯欣谪惖窨破盏墓嫘曰顒?,我都樂意參與?!?/p>
周仁慈表示,目前海南還沒有一個專門的固定展示窗口,專題展示貝雕工藝品?!跋M院蠛D夏軌虺霈F‘貝雕博物館’‘貝雕展覽館’等場館,有一個固定的地方讓更多人能夠有機會欣賞到這些藝術精品,傳播海南貝雕文化?!?/p>
記者黃暉 攝影報道
(??诰W2月2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