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臨,又到“增肥季”。如何破解既飽“口福”又保持優美身材的“國民難題”?2月9日,海口網記者采訪海南省腫瘤醫院內分泌科專家,聽聽專家如何支招。
減肥≠減吃
30歲的陳女士是位職業經理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身材。一年前生完小孩后,身體有些“發福”,她為此報了“養生班”,并遵照“養生專家”指導,日常除了進食養生班提供的素食代餐外,偶爾就吃點水果充饑。
但事與愿違,陳女士越“減”越肥,并且出現健忘、焦慮、生理紊亂等多種癥狀。她到省腫瘤醫院內分泌科檢查后,專家告訴她是由于過度節食,內分泌出現紊亂,需要治療。
減肥不等于“減吃”,尤其過度節食,對身體有害無益。內分泌科主任俞力軍表示,雖然節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體重增長,但單純靠控制飲食減肥的方法不可取。尤其過度節食,往往會打亂身體的平衡,甚至出現“越減越肥”問題。
“人體營養機能,是一個‘智能’系統,會根據進食量自動調節。吃進食物少了,為保持體能,代謝率會自動調低。”省腫瘤醫院營養科營養技師王宸說:“就像一個平衡水系,進入的水量小,流失的水量也小,一旦進入的水量增多,池子就容易漲滿。因為身體代謝功能低,稍微多吃一點,熱量就會過剩。這也是有些人‘越減越胖’的原因所在。”
盲目減肥=慢性自殘
“減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長期節食,或吃得很少,都不能滿足自身正常的新陳代謝要求。”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侯澤玲認為,“長期不吃肉類等高蛋白和大米、小麥等高淀粉食物都不可取。”她表示,谷類食物會在體內轉換成葡萄糖,可以補充糖分,維持體內血糖穩定等。長期不攝入大米、面食等淀粉類食物,容易導致低血糖,如果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嚴重還會誘發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盲目減肥無異于慢性自殘。”侯澤玲說,體重快速下降會導致體內的血糖降低和肌肉蛋白偏低,還會造成精神疲勞和全身乏力,嚴重的可能造成骨質疏松。俞力軍也認為,如果能量攝入過低,機體處于饑餓狀態,就會引發脂質代謝紊亂,甚至出現酮血癥。
侯澤玲建議,確實需要減肥的朋友,要在正規醫療機構、專業醫師指導下,循序漸進,通過均衡飲食和加強適當的運動,進行科學減肥。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傷害身體。
素食與肉食哪個好?
“大人經常教育孩子不要偏食,結果輪到自己就忘了。”俞力軍指出,肉食和素食都要攝取才能保證身體日常營養平衡,不僅小孩不要偏食,大人同樣不能偏食。例如,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而肉類能提供人體需求的優質蛋白,長期素食未必好。
侯澤玲表示,飲食結構不合理是影響肥胖的主要原因。她接診的不少患者,都是因為飲食搭配不當,引發了肥胖等問題。她建議需要減肥的朋友,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根據各自身體情況制定飲食運動計劃,正確控制飲食的同時,每天保持適量運動是關鍵,而不是民間偏方或所謂的“養生大師”忽悠。方法不當,可能適得其反,造成身體傷害。
通訊員梁山 陳美伊 記者盧海浪
(海口網2月9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