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26日消息(記者 盧海浪)廣場舞是很多人喜歡的健身方式之一,但隨之而來的噪音問題卻愈演愈烈。日前,楠濱華庭北區附近的居民向海口網記者報料稱,小區旁邊的廣場上,每天都有不少于六七十號人跳廣場舞,在大音箱的“轟炸”之下,周邊的居民苦不堪言。
狂歡的舞者。盧海浪 攝
音量直逼90分貝 跳者嗨、居民苦
23日20時,在海瑞后路楠濱華庭北區街口,一群以中老年人為主的廣場舞愛好者正隨著勁爆的舞曲盡情熱舞,旁邊還有一個約半米高的大音箱,音樂聲震耳欲聾。
跟著低音炮翩翩起舞。盧海浪 攝
“你也是來跳舞的嗎?這兒的老師教得可好了,每天晚上都有,跳得好的有機會去表演,還能獲得演出費。”記者一走近,一位大姐便告訴記者,她在這里跳了兩年,每個月只需要30元,還向記者推薦了現場教授舞蹈的武老師,人稱“武哥”。
領舞老師現場進行教授。盧海浪 攝
“我們收費很便宜的,第一個月100元,后面每個月30元,來呀,一起玩!”“武哥”一看到記者,便熱情地招呼道。據了解,他們每天晚上7時30分至9時30分都會在這里跳舞,還組建有廣場舞群,群里約有200多人。以1人30元計算,“廣場舞教學”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我們都跳了幾年了,投訴算什么?”對于記者提出的如此大聲的音樂是否會打擾到周邊居民,現場不少舞者表示無需擔心,投訴也很正常。
據楠濱華庭北區業主介紹,廣場離居民樓就隔了一條馬路,家里關上窗戶也能聽到聲音,大音箱加上熱辣的舞曲,在家里能明顯感受“咚咚咚’的節奏感。學生由于噪音根本無法靜心學習,需要早睡的兒童、老年人因為這樣的聲響而輾轉反側。為此,常有附近居民不堪其擾,投訴到12345等熱線反映此問題,均無果而終。
分貝測試儀現場檢測音量達90.5分貝。盧海浪 攝
國家《城市區域噪聲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噪聲最高限值: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分貝;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工業區,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當晚,記者通過分貝測試儀檢測得知,現場分貝超80以上,舞曲高潮時分貝甚至超過90。噪音擾民成為了附近居民亟待解決的問題。
城管、社區:管理被動,勸導無果
海口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龍華分局的工作人員到場協調。盧海浪 攝
當晚,在高音炮的“轟炸”下,附近居民再次撥打12345熱線。海口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龍華分局海墾中隊的執法隊員趕到現場。“聲音要調小一點,不要打擾到附近的居民!”該隊副隊長王不平介紹,此處已接到多起投訴,每次協調之后人一走,音樂又大了起來,管理非常被動。“最嚴厲的一次還沒收了音箱,被投訴了上百次,但效果不大,目前也只能是勸導舞者調小音量,加大巡查力度。”
“哪有人會這么早就睡覺。”“我們也有跳舞健身的權利。”協調中,不少舞者表示,這是他們健身的方式之一,他們擁有跳舞的權利。“哪來的刁民投訴我們!”更有舞團成員情緒激動地說道。執法隊員抵達現場之后,跳得正嗨的舞群停了下來,領舞“武哥”也不見身影。
“舞者”和“居者”真的不能和諧相處嗎?24日上午,記者來到海墾街道濱涯社區反映此事。”濱涯社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曾要求其注意降低音量,盡量另選跳舞地點,做到不擾民,但由于沒有執法權,無法強制執行,未能起到作用,噪音還是會“卷土重來”。
“目前在外跳舞的人群分為三類,一是營利性的,第二類為半營利性的,最后一種是完全免費。”該工作人員分析,楠濱華庭可能屬于第二種,有老師帶隊,首月需繳納入會費,后面每個月再繳納一定費用,這可能也是其不愿意調小音量的原因,用勁爆的舞曲吸引人群,拉攏會員,謀取營收。
“廣場舞擾民由城管部門來管理,市民可以向城管執法部門投訴,讓他們先進行處理,他們也有噪音檢測設備。如果城管部門需要環保部門配合,我們會積極配合。”海口市生態環境局辦公室主任陳澤源說。
律師:因噪聲給當事人造成嚴重后果 可主張賠償
海口京師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監事委員會主任曾雷律師表示,對于噪聲擾民,《民法典》規定了生活安寧權(屬于隱私權包含的內容之一)來加以保護。居民可以直接依據生活安寧權來維權。
《民法典》第286條明確,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對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聲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請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業主或者其他行為人拒不履行相關義務的,有關當事人可以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或者投訴。
“居民還可以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并予以調解,情節嚴重的可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對于有經營性質的擾民廣場舞團,公安機關有責任進行查處。”曾雷表示,如噪音超過國家法定標準,還可向環保部門舉報;如上述措施都不管用,居民還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途徑解決,有充分證據證明有造成損失或精神傷害的,當事人可主張賠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