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科技特派員(左)通過技術指導,幫助貧困戶穩步脫貧。 記者 李天平 攝
踐行為民初心——負重前行,無私奉獻
在萬寧市長豐鎮邊肚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們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業平就是“最牽掛我們的人”。有人蓋房缺錢,他親自掏腰包解難;有人家中為子女學費發愁,他四處奔走向愛心企業求助……
2017年、2018年,身患肝腫瘤的黃業平兩次在海口住院做手術,住院期間,他最牽掛的依然是村里的脫貧攻堅任務。“他經常打電話了解情況,讓我們有事及時匯報,他多次強調,村里的脫貧攻堅工作不能因此拖慢。”邊肚村的村干部動情地回憶道。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的背后,是扶貧工作者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一個個舍小家為大家、吃苦耐勞、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身影。
五指山市毛陽鎮黨委書記李鋒上任后第一個月,走遍了全鎮13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在拿到省級脫貧攻堅1萬元個人獎金當天,就把錢捐給了貧困戶;看到貧困戶為牛的銷路發愁,白沙黎族自治縣阜龍鄉人民政府扶貧專干邱瑞麟四處跑腿聯系收購商;在扶貧工作緊張時刻,為摸清工作臺賬,定安縣雷鳴鎮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扶貧辦原主任秦遵帥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
他們中,還有人如老黃牛一般,在脫貧攻堅征程中奮力耕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是該縣較偏遠落后的鄉鎮,該鄉南春村黨支部原副書記石雄孫卻要“爭一口氣”,和村“兩委”干部一起帶領村民建農渠、修廁所、拓產業, 2018年南春村實現整體脫貧摘帽,但長年操勞的他卻因突發疾病,于2019年犧牲在崗位上。曾先后任屯昌縣南呂鎮黨委書記,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吳萬禎,在帶領南呂鎮996戶4155人實現脫貧后,又帶領農業口黨員干部攻堅克難,壯大全縣農業扶貧產業規模,推動實現36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全覆蓋,此后因積勞成疾于2020年去世……
助力脫貧攻堅事業實現偉大勝利的,不僅有汗水和犧牲,還有各方面的政策支撐。省委宣傳部新聞處全力加強脫貧攻堅宣傳,全面營造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良好輿論氛圍;省民政廳社會救助局積極謀劃,在全國率先建立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多層次兜底保障體系;省消費扶貧專項工作組聯絡處加強統籌策劃,推動“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消費扶貧模式在瓊島各地蔚然成風……
在市縣,扶貧工作者的一次次探索,為貧困戶蹚開了增收新路。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吳慕君牽頭負責選派全省鄉村振興工作隊,指導制定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考察識別選拔重用優秀干部等政策文件,推動以黨建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白沙黎族自治縣委書記劉蔚帶領干部群眾探索推廣橡膠“保險+期貨”“價格收入保險”,給廣大膠農“吃下定心丸”;五指山市委常委、副市長羅新增促成該市在全國首創生態科技特派員遴選制度,實施相關產業項目,幫助貧困戶穩步脫貧……
努力和奉獻,沒有止境。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脫貧攻堅電視夜校》欄目創新形式為貧困戶送政策、送技術。“為找到有典型意義、有針對性的選題,欄目組的足跡,遍布全省各地扶貧一線。”該臺副臺長楊全介紹。
從基本的家禽養殖到熱帶瓜果、反季節瓜菜種植,貧困戶最需要什么技術,欄目組就多方聯系專家送什么技術;貧困戶產品難賣,欄目組就為他們量身制定了“脫貧致富愛心集市”“夜校大集市”等一系列公益活動……節目開播以來,截至2020年11月,共播出207期,累計10951.6萬人次收看,成為我省脫貧攻堅扶智扶志的得力助手。
脫貧攻堅一路走來,閃動著無數負重前行的身影,傳頌著眾多催人淚下的故事。是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是他們,用無私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換來“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目標的實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