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明經(1901–1946)
符明經,又名符文光,海南瓊東縣(今瓊海市)人。1920年秋,進入瓊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讀書,楊善集任該校校長,他在學習和思想上得到楊善集的指導和幫助,還結識了進步人士、瓊東縣民選縣長王大鵬,思想日趨進步。1925年,符明經在廣東省立第六師范學校 (今瓊臺師范學院)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與雷永業、林樹芹等負責第六師范學校的共青團支部工作,組織學生印刷革命傳單,張貼標語,參加聲援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斗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畢業,按照中共瓊崖地委指示,到嘉積鎮瓊崖仲愷農工學校附設的高小班任教,指導瓊崖東路(包括瓊東、樂會、萬寧、陵水等縣)的青年團組織活動。
1927年4月22日,國民黨瓊崖當局發動反革命事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按照中共瓊崖地委的緊急撤退通知,符明經當天立即從府城趕到嘉積,向瓊崖仲愷農工學校的負責人布置迅速轉移,同時通知瓊東、樂會、萬寧、陵水等縣農訓所學員和農民武裝人員盡快撤到鄉村,保存了瓊崖東路的革命力量。同年11月,他在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上當選為特委委員。1928年3月,國民黨軍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率部“圍剿”瓊崖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瓊崖紅軍反“圍剿”斗爭受挫。同年底,瓊崖蘇維埃政府機關和紅軍在王文明的帶領下,轉移到定安縣的母瑞山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符明經受王文明的委派,與中共瓊東縣委書記馮世江等留在瓊東縣的珍寨、里文和長坡的沙浦嶺、彬村山一帶堅持潛伏活動,逐步把瓊東縣受破壞的黨組織和群眾組織恢復起來。1930年4月,中共瓊崖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選舉產生新的特委領導成員,符明經當選為特委委員。七八月間,中共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機關和紅軍獨立師師部一起遷駐瓊東縣第四區益平鄉一帶村莊。符明經與瓊崖經濟委員會主任符鎮(即符福唧)、林樹芹等一起深入發動群眾做好籌糧籌款,建立消費社、縫紉局、軍械局和紅軍醫院等,為解決黨政機關和紅軍指戰員的給養提供了有利條件。1931年3月,瓊崖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萬寧縣第四區加榮村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瓊崖蘇維埃政府,符明經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當時,全瓊有9個縣先后恢復和建立起縣一級蘇維埃政府或蘇維埃準備委員會,各地恢復和建立了工會、農會、婦女會、互濟會、反帝大同盟、少年先鋒隊和童子團等群眾組織,脫產或不脫產的農民赤衛隊也得到很大發展。根據地人民響應特委和蘇維埃政府的號召,踴躍開展土地革命,發展生產,支援前線,參加紅軍,廣大農村呈現一派興旺景象。
1932年8月,國民黨陳濟棠部警衛旅旅長陳漢光率部“圍剿”瓊崖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瓊崖紅軍反“圍剿”斗爭失利。符明經和中共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瓊崖蘇維埃政府秘書長王業熹等率領黨政機關及紅軍警衛連100多人在母瑞山與敵周旋,堅持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歷盡艱辛,在母瑞山支撐了8個多月,過著大地為床,樹葉為被,野菜為糧的原始生活,最后僅剩下25人。1933年4月突圍下山,回到瓊文革命根據地,與堅持在該地斗爭的黎民(即李黎明)、馮安全、劉秋菊、朱運澤等瓊文縣委的黨員會合。同年6月,符明經任瓊崖特委委員。后奉命往瓊西南地區開展恢復黨組織工作,任中共瓊崖西南臨時委員會書記,開展抗日救亡斗爭。1939年8月后,符明經先后任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三大隊副官、第八中隊政治指導員、瓊崖抗日公學總務主任、瓊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瓊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委員等職。1946年4月,國民黨軍對瓊山縣民主政府和抗日新聞社駐地茄芮山進行“清剿”,符明經在突圍戰斗中犧牲,時年45歲。
文字整理:程曉斌 陳立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