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傳統粽子商家傳承技藝,轉變理念,擦亮品牌——
特色粽子受熱捧 老字號“正青春”
濃情端午節,片片粽葉香。臨近端午,粽子進入銷售旺季。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升溫,海口許多粽子銷售企業通過打品牌、強促銷、控品質等方式,將自家的手工粽銷往全國各地,提升了本土粽子的美譽度和知名度。特色粽子受熱捧,老品牌也備受青睞,海口傳統粽子產業煥發出新活力。
6月9日,海口西門外街商鋪擺出的粽子。 記者 康登淋 攝
“老字號”粽子受追捧
6月10日下午,記者在海口西門外街看到,銷售粽子的商戶們一邊接聽訂購粽子的電話,一邊現場制作粽子,忙個不停,街道上彌漫著粽香。
在一家西門38年老字號的“黎姐”粽子店鋪里,一張方桌上放著一個個小碗,里面放著三塊五花肉、兩塊瘦肉、一顆鴨蛋蛋黃等備料,以及現場洗好的粽葉。店主黎亞正在忙著折葉、填米,再將一份份備料包進粽子里,動作嫻熟又利落。“從我奶奶輩就開始做粽子了,我們算是海口的老字號了,很多顧客從小到大端午節都在吃我們家的粽子。”說話的間隙,黎亞身邊已經放著四五個包好的粽子。
黎亞十分講究每一道工序,配料新鮮又十足,經過8小時蒸煮后,鮮香軟糯的手工粽子才能出鍋。正因如此,他們店里的手工粽子備受青睞。“你看,我們都是現場制作,當天包完當天煮,昨天包的兩千多個粽子已經全部賣完了,店里已經沒有現貨了,每天都是供不應求的。”黎亞樂呵呵地說。
海南龍泉集團旗下龍泉人食品有限公司今年推出鮮肉蛋黃粽、排骨蛋黃粽等系列龍泉粽子產品,以及全家福、心意粽等多種精美粽子禮盒,也讓市民游客在粽香里品盡滿滿的海南老味道。
粽子是許多海南人記憶里的一根線,一頭牽著追尋夢想的遠方,一頭連著放不下的親情與鄉土情懷。“很多老客去外地上班都在微信跟我們下單買粽子,說吃一口熟悉的粽子就像回家了一樣。”西門“老字號”烘焙店店主陳藝丹一邊忙著將真空包裝好的粽子進行打包,一邊說。
立體化銷售拓寬市場
說起海南美食,粽子也是一張靚麗的“名片”。當前,如何發掘、傳播粽子文化,將本土粽子產業做大做強,成為眾多知名粽子企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臨近端午,來買粽子的顧客都要拼手速,一口氣買十箱八箱,今天我們已經補了2千多箱粽子。”定安東城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蔡陽告訴記者,他們在保留原有手藝的同時,更加注重走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今年已注冊了粽相源商標。后續該公司將繼續布局本土超市、餐館等傳統市場的基礎上,加大網絡營銷宣傳力度,不斷提升瓊島美食內涵。
日前,在金貿路N次方廣場的趙西施線下門店前,粽葉、糯米、大棗、蛋黃、肉餡、粽繩擺放整齊,不少市民正帶著孩子在體驗包粽子的過程,更有市民直接用手機掃碼支付,將粽子一盒盒地提回家。
趙西施品牌顧問張昌俊介紹,該品牌每天訂單量達上萬件,從5月份至今,總銷量預計約50萬枚。當下,大眾的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為了迎合年輕化消費市場,他們推出了小袋裝的鮮肉粽和椰絲粽,頗受市場歡迎。下一步,將加大在互聯網平臺的宣傳力度,不斷擦亮海南美食文化的名片。
“在這里,市民游客可以了解海南粽子的品類、發展歷程及文化傳統。”據海南粽子博物院院長趙尚錚介紹,近年來,隨著品質的不斷提升和營銷手段多元化,各類粽子銷量也不斷攀升。端午節期間,海南粽子博物院也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端午主題宣傳科普活動,為市民游客提供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