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熙(1909–1942)
林伯熙,海南文昌縣(今文昌市)人。出身富裕的農村家庭,家中有田地數百畝,優越的家庭經濟條件,加上林伯熙讀書用功,成績優異,使他能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畢業。1926年,林伯熙進入瓊海中學(今海南中學)讀書,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在聲勢浩大的掃盲運動中,他常利用課余或假期到鄉村給識字班上課,一面講授文化知識,一面宣傳革命道理,號召農民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和廢除封建禮教制度,喚醒民眾的覺悟。1933年,林伯熙畢業于中山大學外文系,回到家鄉開辦圖書館,傳播革命思想。1934年,林伯熙考取南京陸軍步兵學校,1936年畢業。
抗日戰爭爆發后,林伯熙積極投身抗日斗爭。1937年下半年,林伯熙接受共產黨團結抗日的主張,在中共瓊東縣委的指導下,在重興地區組織“抗日后援會”,在重興各墟鎮和廣大鄉村開展抗日宣傳。瓊東縣委大力支持林伯熙抗日宣傳活動,瓊東縣振中區委派黨員骨干符國仍、符國泮、符孟傳等幫助開展重興抗日后援會工作。
1938年春,林伯熙懷著追求真理的渴望,奔赴延安,進入陜北公學學習。同年秋,林伯熙返回家鄉重興,他游說文昌縣國民黨當局,建立起文昌縣經濟中隊,擁有40多人槍的隊伍,他任中隊長。但文昌縣經濟中隊成立3個月之后便解散,林伯熙帶人和槍加入重興鄉游擊隊,使游擊隊擴大到100多人。為了解決游擊隊的武器裝備,林伯熙多方收集鄉村中的閑散槍支,并賣掉自己家中的一些田地,買回17支槍捐獻給游擊隊。經過努力,重興鄉游擊隊擁有七九步槍、駁殼槍、沖鋒槍等近100支,成為武器裝備比較精良的地方抗日武裝。林伯熙帶領重興鄉游擊隊在煙塘、長坡、邁號等地破壞公路橋梁、割斷電話線,抗擊日軍“掃蕩”,尋機打擊日敵,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博得當地民眾的稱贊。1939年9月,重興鄉游擊隊接受共產黨的改編,成為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一大隊一中隊,林伯熙任中隊長。林伯熙在瓊崖抗日獨立總隊受到黨的教育,迅速成長,1940年冬升任副大隊兼中隊長;1941年任獨立總隊第一支隊副支隊長,并當選為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委員;1942年春擔任第三支隊支隊長,成為瓊崖抗日獨立總隊年輕有為的指揮員之一。林伯熙支持部隊的經濟建設,為了部隊的給養,他想方設法與地方聯系解決,他還賣掉家中大片良田,所得的錢款全部交給組織使用。林伯熙帶領部隊英勇殺敵,屢建戰功。
1941年3月,林伯熙率領第一支隊參加羅蓬坡戰斗,消滅國民黨保七團第八連50余人,繳獲步槍30多支、機槍2挺。同年春,林伯熙帶領第一支隊襲擊潭門據點日軍,繳獲輕機槍1挺;設伏痛殲殘殺重興群眾造成“百人坑”慘案的一支日軍隊伍,狠剎敵人的威風,大長民眾的志氣。在一系列戰斗勝利的鼓舞下,重興地區百余名男女青年踴躍報名參加抗日獨立總隊,壯大了人民抗日武裝的力量。
1942年初,中共瓊崖特委批準林伯熙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林伯熙帶領第三支隊在樂會縣金雞嶺伏擊日軍的一次戰斗中不幸犧牲,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33歲。2014年9月,國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林伯熙入選。
文字整理:程曉斌 陳立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