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豐(1930-1999)
王越豐,黎族,海南瓊中縣人。1948年4月參加工作,195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王越豐歷任白沙縣政府常務副縣長,中共白沙縣委書記,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副書記、自治州革委會副主任、自治州州長,海南區黨委副書記,海南建省籌備組成員、省工委常委、省政府負責人,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長,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王越豐在各級領導崗位上勤勤懇懇工作,大公無私,時刻想著人民,想著貧困落后的山區如何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走黎村穿苗寨,特別是對孤寡老人、英烈屬、貧困戶、革命傷殘軍人、白沙起義和瓊崖縱隊的老戰士等極其關心,對他們噓寒問暖,有時還拿出自己的工資,送給孤寡老人。黎村苗寨的男女老少,都親切地稱王越豐為“亞公”。黎族一首民歌唱道:“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下真有味,見到亞公心歡喜,男女老少笑咪咪。”老百姓發自內心稱王越豐為“亞公”,是對其的敬意和肯定。
20世紀70年代初,王越豐擔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籌備州府通什市各項建設。他深入調研,確定分期建設自治州政府大樓、自治州民族博物館、自治州民族影戲院、高山電視發射臺、高山微波站、廣播電臺、科學館,改造通什影戲院,打通阿陀嶺隧道、改海榆中線公路從牙問村出福安路段,拆除通什河兩岸的建筑物興建水上游覽設施等28項工程項目,成立工程領導小組,他擔任組長。工程建設資金不夠,王越豐馬不停蹄地跑海口、跑廣州,四處宣傳,尋求幫助。不到2年時間,第一期上馬的10項工程相繼竣工。尤其自治州民族博物館別具特色,當時不僅在海南就是在廣東省也是唯一一座民族博物館。隨著一系列建設工程的完工,通什這個黎語原意為山高水寒的山區小城成為聞名遐邇的翡翠城。
王越豐從基層實踐中深深體會到:“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穩定農村,必須把農業生產搞上去,要興修水利,改變生產條件,推廣良種,實行科學種田。不發展工業企業,農民就富不起來,要興辦多種形式的經濟實體,促進農業、農村的改革發展?!?在白沙縣任黨政領導期間,王越豐帶領干部群眾建成珠碧江、羅信、木棉、坡生、紅坎等水利、水電工程,開山劈嶺建設公路,建立橡膠、甘蔗等熱帶作物生產基地;在擔任州長期間,大力抓好外貿、外經等商業企業建設,領導創辦民族對外經濟發展總公司和對外貿易總公司。這兩家公司從2萬元起步,發展成為具有雄厚實力的經濟實體,建起一幢面積1萬多平方米9層樓的友誼商場,向財政上繳4000多萬元利潤。作為自治州州長的王越豐關心三亞的建設發展,提出把三亞建設成中國式的夏威夷,建設成為世界的度假中心。他指示崖縣(今三亞市)的領導到北京邀請中國科學院城市規劃研究所專家為三亞量身制訂總體規劃,還邀請四川省規劃學院的專家團隊到三亞做具體規劃,打下三亞城市科學規劃的基礎。王越豐重視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他擔任海南省副省長兼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期間,一方面親自出面和海南大學、海南中學聯系,要求學校增設民族班,由各民族市縣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學生入校學習,經費由他發動社會各方捐助;一方面積極籌建省立國興中學,王越豐到東南亞的國家地區華僑中動員,爭取華僑的捐助,華僑李強欣然為國興中學捐資150萬元,用這筆款建起一幢教學樓,命名為“李強樓”。國興中學1990年建校,當年招生,王越豐還兼任國興中學第一任校長。如今的國興中學已經成為海南省的重點中學之一,為海南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王越豐離休后,依然惦記那些還沒有脫貧致富的黎、苗族鄉親,他把扶貧作為自己一生的任務,到白沙黎族自治縣成立白沙余熱發展公司,創辦白沙黎族生態園;到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烏石鎮創辦熱帶水果種植示范基地,開荒種植荔枝、龍眼,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的貝灣和加峒創辦菠蘿種植示范基地,引導瓊中各族人民發展熱帶水果種植,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王越豐是第五、第八、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99年7月25日,王越豐因病在??谑攀溃砟?9歲。
文字整理:程曉斌 陳立超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