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口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其中包括建設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打造千億級醫藥產業集群。
從高科技項目引育、研發能力提升,到產業環境的持續優化……海口正在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引進產業高端人才,推進重大新藥創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并大力涵養產業生態,在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智慧醫療與大健康等新興產業領域加速前行,推動著我市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俯瞰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藥谷工業園,入駐的藥企連成一片,且規模正不斷擴大。記者 康登淋 攝
集聚發展
推動產品升級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作為海口市當前的支柱產業之一,醫藥產業也是未來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在位于海口國家高新區的藥谷工業園里,良好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吸引了眾多來自國內外的醫藥企業入駐,為推動產業集聚創新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9月26日下午,在藥谷工業園海南倍特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全自動生產流水線不停運轉。一個個玻璃藥瓶在流水線上經過燈檢、貼標、入托、裝盒等包裝工序,即將投入市場。
“這個顯示屏上會滾動播放我們每天、每周、每個月的任務量,基本上都是滿負荷生產的狀態。”海南倍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經理辛啟彬指著一塊顯示屏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升級改造車間,新建生產線,按照國際標準新建仿制藥研發及一致性評價中心和質量管理中心,努力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產品向高端轉變。
“公司今年上半年啟動了無菌制劑生產樓的建設,這幾天主體結構施工就能完成,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22年春節前投產。后續,總部也將把更多的高端產品布局到海口進行研發、生產。”海南倍特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爭光告訴記者,在園區的極簡審批、“企業秘書”等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的護航下,企業正在茁壯成長。
近年來,在鼓勵企業提升藥品質量標準、加快新品種上市、鼓勵創新藥研發的背景之下,不少醫藥企業普遍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推動研發從仿制藥向創新藥的方向升級。海南倍特藥業有限公司也不例外。“公司在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近兩年平均增幅達60%,這也證明了我們對研發的重視。”劉爭光介紹,2019年倍特藥業生產的“奧扎格雷鈉注射劑”“天麻素注射液”被海南省科技廳認定為海南省高新技術產品,公司也在積極推進PICS國際認證,國際化工作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預計三年內可實現高附加值產品出口。
海口國家高新區倍特藥業生產車間藥品灌裝區里,工作人員正在監控流水線運作。記者 康登淋 攝(資料圖)
完善鏈條
創新動力澎湃
優質的營商環境,可以增強產業吸附能力。
9月26日下午,位于海口國家高新區創業孵化中心的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接骨螺釘的旋入、旋出實驗。“我們在類似于骨關節結構的裝置上,利用扭轉試驗機不斷將接骨螺釘進行旋入、旋出,通過實驗數據的對比,核算出最穩定、平衡的數值。”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韓菲告訴記者,這項實驗從去年9月開始啟動,最快將于今年年底投入市場。此前,已經有多家廠商、代理商上門詢問,尋求合作。
企業全力發展產業的背后,是園區不斷優化的服務在予以支持。據了解,日前,海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通知,公布十二條政策措施,提出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優化園區政務服務、鼓勵建立公共服務平臺、鼓勵承接國內藥械生產轉移、提升審評審批效率等內容,進一步優化服務,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而這些利好政策也提振了海口醫藥企業發展的信心。
“政策‘大禮包’好比‘及時雨’,涉及的內容都針對性地解決了企業在發展中碰到的堵點和難點。”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醫學官豐玫玫告訴記者,例如在鼓勵建立公共服務平臺方面,海口支持園區引進國內外生物醫藥相關的機構,并指導園區建設研發、檢驗等公共服務平臺,有利于相關的研發組織在海口設立分機構,將生物醫藥領域的人才、資源匯聚到一個平臺上與企業共享,這些措施對于企業的研發、生產工作來說具有積極的作用。此外,海口加快建立審評審批優先通道,對重大創新品種、首仿品種、移植領域新藥和先行區醫美產業相關進口藥品等提供“一對一”的政策咨詢,這樣的舉措能夠幫助企業及時吃透政策,有利于人才、配套、政策等各項資源集聚,從多方面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9月26日,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接骨螺釘的旋入、旋出實驗。記者 康登淋 攝
后勁十足
培育高質企業
海口國家高新區里的藥谷工業園是“海口藥谷”的核心區,整合了海口市現有的醫藥產業資源,以生物醫藥、保健品生產制造為主導。目前,該園區共有醫藥企業66家、醫療器械類企業19家、醫藥文號1590個;海口市醫藥工業總產值占全省97%以上、高新區占海口市80%以上。此外,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有9家在海口國家高新區落戶,園區位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2021年排名第29名;藥品通過FDA批準的企業有5家,分別為齊魯、先聲、雙成、澳美、華益泰康。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低稅率、零關稅、簡稅制,對醫藥企業來說有多重利好。”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民認為,醫藥行業是高投入行業,原材料、儀器、設備大多需要進口,零關稅等稅收優惠政策,能大大降低企業設備進口費用,讓企業有更多力量投入到藥品研發生產當中。
以園區為載體,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目前,海口市正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對高新技術產業進行重點扶持。“我們將從‘樂城使用+高新制造’成果轉移轉化,打造‘世界醫藥代工廠’等方面,提出切合實際的產業發展模式和具體的實施路徑,在補齊產業鏈薄弱環節方面,園區將引進龍頭企業研發總部,充分利用企業所得稅率的優勢,培育一批醫藥流通企業做大做強。”海口國家高新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廣奇表示。
逐夢自貿港,奮進新征程。海南自貿港建設為醫藥產業提供了更大的支持力度和更好的發展條件,使生物醫藥產業在椰城迎來了發展新機遇,駛入發展快車道,行穩致遠。截至目前,全市醫藥生產企業共有86家,2020年醫藥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2.1億元,占全省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的97%。
倍特藥業包裝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藥品包裝。記者 康登淋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