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市紅旗鎮墨橋村“企業+合作社+村民”發展農業產業
“福稻”送福 村興民富
11月3日一大早,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的田野金黃色一片,水稻已進入成熟期。自2019年初,瓊山福稻的第一粒種子播種在墨橋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便承載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兩年間,從50畝到1萬畝,再到2萬畝,瓊山福稻種植面積翻倍增長,農民收益同倍增加。當前,墨橋村依托海南發展南繁育種的天然優勢,打造“福稻”品牌,逐步摸索出一條致富增收之路。
企業村民合作打造“福稻”品牌
墨橋村委會下轄26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119戶,總人口4800多人。墨橋村黨支部書記黎積書介紹,墨橋村土壤肥沃,水源豐沛,曾是海口遠近聞名的“糧倉”。但是近年來,由于水稻種植成本不斷增加、經濟效益低,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村里出現大面積的耕地撂荒。
2019年,墨橋村和海南昇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5500畝生態優質水稻訂單,由公司免費給村民發放1.4萬斤稻種,企業統一回收銷售,以“企業+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方式發展農業產業,打造“瓊山福稻”品牌。
村民鄧景華祖祖輩輩種水稻,以前種水稻產量不高,賺不了多少錢,家里經濟有些緊張。現在村里引進了合作公司,免費發種子,還提供機器設備幫助村民耕田、收割,收割后由公司統一收購運到加工廠烘干處理。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水稻的畝產量不斷增加,大家的積極性都提高了,收入也跟著上漲。
告別“良田撂荒”推進農業現代化
一粒小稻種,振興大產業。記者看到,在墨橋村一片片的水稻田中,帶有標識的稻田格外醒目,仔細辨認,還有謝華安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高產高效再生稻品種篩選及生產技術的應用示范”項目試驗田。這些試驗田主要用于試種高品質水稻,種植過程中如果水稻抗倒伏性、高產、防病蟲害等特征明顯,口感好,就會進行大力推廣,幫助村民致富增收。
現如今的墨橋村,早已告別“良田撂荒”的歷史,福稻生態米種植基地也成為“絲路海口·田園綜合體”國家級建設試點項目所在地,同時還是紅旗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示范田洋之一。當地政府結合“福稻”品牌推出“福稻旅游文化節”,帶動鄉村旅游消費,豐富產業結構。
今年,瓊山區將繼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有效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引進優質種質資源,建設種業成果轉化基地,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