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耕好林長“責任田” 精心呵護“金銀山”
海口推動林長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
“你看,這里原來是一片荒涼的石頭地,現在用來開發種植50畝菠蘿蜜、黃皮等經濟林木,成為當地農戶勤勞致富的金山銀山。”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委副書記、鎮長符煌斌是鎮級林長,自上任以來,全身心撲在守護綠水青山上,致力于建設石山鎮的“綠色家園”。
據介紹,石山鎮轄區公益林面積36245.1畝,規劃林地面積39916畝。林地面積大,管護難度大,在林地保護工作上,符煌斌與護林員深入一線,因地制宜開展營林工作,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村民依法依規辦理用林手續,對涉及違法毀林占林嚴管重罰,實施“零容忍”態度,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
如今,石山鎮轄區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0.64%以上,森林圖斑整改工作完成率達90%以上,整改進度名列全區前列。
劃分區域“責任田” 確保專員專管責任到人
符煌斌是海口森林資源管護“一張網”上的排頭兵,也是眾多基層林長的一個縮影。2020年8月6日,我市印發《海口市林長制實施方案》及5個相關配套制度文件,全面實施林長制,以市、區(特定區域)、鎮(街道)、村委會(社區)四級分級設立林長,確定各級林長及其管轄責任區域,確保一山一坡、一林一園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林長721名,設市級正林長、副林長,以及區級林長、鎮級林長、村級林長,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和工作體系。
林長制實施后,海口建立起林長制考核制度,將林長制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及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壓實各級林長責任;建立起信息公開制度,組織以村為單位設立公示牌,明確林地范圍、管護目標、各級林長及職責、監督電話等,廣泛接受群眾監督,讓各級林長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設立“林長制專崗” 打通森林資源管護“最后一公里”
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村民的意識也在大大提高。瓊山區三門坡鎮文嶺村黨支部書記何榮育表示,“以前村里偶爾會出現亂砍濫伐的現象,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先辦證再砍伐樹木。”
作為村級林長,每個星期,何榮育都會在轄區林地轉幾圈。各家門前的土地是什么林地,苗圃里建管護房怎么辦證,山坡上種什么樹可以領到造林補貼,這些常見的涉林問題,他早就爛熟于心。碰上一些“疑難雜癥”,他就上報給鎮林業站,問清楚后再回復村民。如今,通過村干部的宣傳引導,村民都養成了事前多問的好習慣,非法占林毀林事件不再出現。
在全面推廣林長制工作中,海口市林業局創新工作機制,將林業服務關口前移,在全市涉及林業資源相關業務的鎮(街道)服務中心推廣設立“林長制專崗”,牽頭協調全鎮(街道)林長制工作,解決基層林業人員力量短板。目前,全市涉及林業資源相關業務的22個鎮、3個街道的服務中心設立了“林長制專崗”,打通森林資源管護“最后一公里”。
此外,美蘭區探索建立“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匯聚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合力,強化工作合力,提升聯合保護森林資源工作實效。
今年以來,海口召開市級林長專題會7次,市級林長巡林12次、區級林長巡林206次、鎮級林長巡林1882次、村級林長巡林2974次。隨著我市全面推行林長制,林長制的制度優勢逐步凸顯,森林資源培育成效明顯、濕地保護修復成效不斷鞏固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措施到位,林長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成為我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創新性舉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