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濾鏡技術在電視劇拍攝和播出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濾鏡下唯美浪漫的畫面和外表完美無瑕的人物,本應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觀劇體驗,但卻日漸成為被詬病的對象,一些熱門劇集甚至因為濾鏡濫用導致口碑崩塌。
觀眾對濾鏡濫用的不滿,直接原因是畫面的失真。在濾鏡的超厚“粉底”籠罩下,畫面中正常的光線、陰影、輪廓被抹殺了,所有角色的皮膚都嫩白透亮,五官輪廓不清,甚至連80歲的老翁臉上都看不到皺紋,衣服沒有紋理和質感。藝術是對生活的反映,藝術之美,植根于其所反映的生活之真。濾鏡的過度使用,使電視劇的畫面脫離了劇情設定,也脫離了生活真實。
與演員真實的皮膚狀態一起被掩蓋的,還有真情投入的表演技巧,尤其是充滿戲劇張力的眼神和微表情。電視劇《小歡喜》中控制欲極強的宋倩,在聽到女兒對自己的控訴時,飽含熱淚,微張著嘴,蘋果肌隨著嘴角的動作隆起,臉頰肌肉微微顫抖,把人物的意外、悔恨、焦灼演繹得入木三分。這種細節所帶來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高飽和的美顏鏡頭無法呈現的。
美源于自出機杼的藝術創造。濾鏡的濫用,則導致了藝術創作的同質化。在一些熱播劇集的帶動下,電視劇制作逐漸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調色法則,古裝劇追求“高級”的低飽和度、懸疑劇的色調越來越暗沉,甜寵劇的柔光愈加刺眼……濾鏡風格成為最顯眼的類型標志,題材、人物、情緒、沖突等方面的內在差異卻被忽略了。
濾鏡濫用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技術發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審美觀可謂濾鏡濫用的直接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濾鏡是技術發展對影視制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高清鏡頭和高分辨率的屏幕前,演員臉上的任何細微瑕疵都會清晰地呈現給觀眾,柔光、磨皮等濾鏡技術的使用則可有效遮蓋瑕疵,改善觀感,并給精益求精的制作方帶來貼合影片風格的視覺美感。但凡事過猶不及。濾鏡的普及也使觀眾對美的標準更加嚴苛,容貌焦慮成為一種普遍心態。契合劇情的真實面容、自然的韻味和面對真實自我的勇氣,因其不“美”而成為一種“罪過”。為了更美而誕生的濾鏡技術,反而成為大眾審美異化的催化劑。這使我們不能不反思:技術的運用,應當如何平衡適應觀眾審美需求與實現價值觀引領之間的關系?
國產劇創作工業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創作體系,是濾鏡濫用的另一重要原因。影視劇的制作需要全局通力配合,畫面呈現不僅包括后期的調色、特效處理等,也包含了服化道、美術、燈光的設計和攝像等前期工作。國內外的優秀電視劇,無不在場景、道具等細節上用心,以不同的光影色調豐富影像畫面,塑造畫面層次,以恰當的色調風格配合劇情的呈現。當影視制作進入數字時代,后期制作的可操作空間增加,一些主創忽略了前期拍攝的重要性,盲目依賴后期制作。同時,過度追求商業利益導致制作粗糙、缺乏溝通、流程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普遍存在,這也使“一鍵濾鏡”成為彌補前期不足、跟風熱門色調的捷徑。合理使用濾鏡,需要整個行業作出改變。
電視劇應該有自己的審美表達。高級的質感和引領潮流的審美風格,只能建立在真實的觀感基礎上。濾鏡等技術手段的運用,應當是錦上添花,而非畫蛇添足。國產劇的創作需要更加走心,尊重現實生活,尊重藝術創作規律,以更加契合題材內容的表達,適應觀眾的審美需求,并引領更加健康的審美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