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規知禮讓 打好“組合拳”
交通安全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安全幸福。機動車不禮讓行人的不文明行為,容易造成通過斑馬線的行人與機動車相撞并導致行人受傷。
11月27日,在龍華區金龍路無紅綠燈的人行道處,右轉車輛禮讓行人。
記者走訪了解到,不禮讓斑馬線的典型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從正在通過人行橫道的行人隊伍中強行穿插,造成行人行進中斷;二是逼停正在通過人行橫道的行人;三是同方向已經有機動車停車避讓行人,仍強行通行;四是采取突然加速等方式繞過正在通過人行橫道的行人,以及其他影響或者妨礙正在通過人行橫道的行人通行的。
“要鞏固和擴大‘禮讓斑馬線’成果,必須多管齊下,打好‘組合拳’。”海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有關負責人表示,首先要打好“聯動拳”,“禮讓斑馬線”不能僅僅依靠交警部門唱“獨角戲”,需要多部門聯動和參與配合。
與此同時,還要打好“發動拳”,要廣泛發動,圍繞“禮讓斑馬線”開展具有較強針對性的一系列主題活動,讓大中小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知曉禮讓斑馬線對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提升市民素質,根植文明出行理念,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參與、自覺做好禮讓斑馬線;打好“科技拳”,加大安裝電子警察、監控、抓拍設備和行人過街倒計時信號燈力度,用先進裝備武裝,以數據作引領,讓車輛和行人科學、精準地過街;打好“監督拳”,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利用報刊、廣播、電視、街頭電子屏、網絡平臺等平臺,曝光不禮讓斑馬線的車輛和駕駛員,鼓勵市民群眾舉報、抓拍不禮讓斑馬線的車輛和駕駛員,讓遵守交通法規、禮讓斑馬線行為同時置于廣大市民群眾的監督大網之中。
“禮讓斑馬線看似小事,實則大事。”該負責人表示,禮讓斑馬線抓好了,就能將“禮讓”的好習慣、好風氣延伸到各行各業、多個領域,從而形成遵規、守秩、禮讓、友善、互助的良好社會風氣,其功效會得到“放大”,影響深遠,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文明“軟環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