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超多突變會讓病毒更厲害嗎?
既然是由于錯配積累和選擇壓力小造成的大量突變,那么就不難理解“奧密克戎”的超多突變并非都關鍵。
“有些位點的變異是隨機的,沒有太大意義,有些位點的變異可能會讓它致病性更弱,有些可能會增強其致病性。”童貽剛解釋,這些都需要后續的臨床實踐來證明,也可以在細胞、動物等水平來驗證一個毒株的致病性,但目前來說還沒有相關的科學研究。
“目前看,感染能力確實增強了。”童貽剛說,例如,學界比較關注的N501Y突變,會使得病毒S蛋白與人體細胞ACEⅡ受體結合力更強,好比鑰匙的齒紋更符合鎖眼了。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該突變在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毒株中都存在。此外,多種突變株也共同存在一種與膜融合相關的突變D614G,能夠促進病毒更容易與人體細胞膜融合,此次也出現在“奧密克戎”中。
關于其他的突變或者突變組合會給“奧密克戎”帶來哪些特性,需要更進一步的追蹤研究。
也有不少突變會帶來削弱的效果。例如,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王佑春團隊去年在《細胞》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一些突變體的傳染性降低,比如V341I、D405V、V503F、P521S等,而在N331和N343位點氨基酸糖基化的缺失將大大降低病毒感染性。
總的看來,“突變多和病毒變厲害沒有必然聯系。”童貽剛說。
三問:疫苗和藥物還能有效嗎?
在 “奧密克戎”的變異位點中,E484A也引發廣泛關注。
“484位點的變異比較關鍵是因為它可能會給病毒帶來逃避中和抗體的能力。”童貽剛說,基于此前的研究,這個地方單點突變即可不同程度逃逸多種單克隆抗體的中和作用,這意味著一些有針對性設計的疫苗或中和抗體藥物的作用效果或許會減弱。
會不會導致現有、在研的藥物或者疫苗失效呢?
“藥物的作用機制很多,并非都與S蛋白相關。”童貽剛說,相較而言,化學藥受到的影響會小一些。
疫苗方面,童貽剛表示,體內的抗體種類很多,如果病毒的S蛋白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就可能需要一個新結構的抗體來有效中和它。
在此前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張云濤表示,滅活疫苗含有病毒的抗原成分較多,相對來說保護的廣譜性更好,對變異耐受性會更好一些。可見,滅活疫苗產生的抗體更加多樣化,而保持高滴度的抗體,仍舊是避免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第三針、第四針疫苗之后中和抗體會幾十倍提高,之后需要多久打一次疫苗,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試驗證明。”童貽剛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