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好鄉村振興的領路人 ——記龍華區遵譚鎮東譚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韋國慶
12月1日上午,海口陽光和煦。走進龍華區遵譚鎮東譚村生態農業觀光采摘園,一株株紫玉米苗長勢喜人。“紫玉米生長周期不長,一年四季都能種植,我們計劃分季節種植,這樣全年都可以收獲果實。”談起采摘園的發展,龍華區遵譚鎮東譚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韋國慶信心滿滿。作為東譚村村集體經濟,這個23畝的采摘園在韋國慶心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2019年2月,在城西中學任教的韋國慶主動申請參加鄉村振興工作,不久后他被選派到東譚村工作。駐村后,他堅持以黨建引領村莊各項工作,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籌劃發展村集體經濟,努力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兩年駐村時間到期后,51歲的韋國慶主動要求留任東譚村,繼續扎根基層當好鄉村振興的領路人,與村民共創美好未來。
抓好黨建 筑牢堅強戰斗堡壘
駐村后,韋國慶發現東譚村黨支部存在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不強,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為此,韋國慶下定決心要扭轉局面,讓黨組織真正強起來。
制定支部學習計劃,建立黨員微信工作群,督促黨員加強日常學習;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健全各類規章制度,強化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組織黨員干部赴外地參觀學習,拓寬黨員干部眼界,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在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東譚村黨員干部的積極性逐漸被調動起來。看到時機成熟,韋國慶和村“兩委”干部商討在村里組建黨員先鋒隊,讓黨員干部更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主動參與村里各項工作。
2019年8月,受臺風“韋帕”影響,譚山公路東譚村路段數棵大樹被大風刮倒,阻斷了道路交通,造成大量車輛停滯路邊。得知消息后,韋國慶和黨員先鋒隊隊員帶著工具趕往現場,通過努力讓道路恢復了暢通。
如今,身披“紅馬甲”的黨員先鋒隊已成為東譚村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在東譚村的各項工作中,村民們總能看到“紅馬甲”沖鋒在前的身影。
“和過去相比,村里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變化,大家積極投身人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工作,這一點韋書記功不可沒。”東譚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小麗說。
敢于擔當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東譚村委會卜創村的一處宣傳欄上有許多圖片,這些圖片展示著該村在人居環境整治前后發生的明顯變化。過去,雜草叢生、垃圾成堆、房前屋后雜物亂擺亂放等現象在卜創村并不鮮見。如今,這些現象已成為了歷史。
“我到村里工作后,在與卜創村村民交流時發現,大家對建設美麗鄉村有著共同的愿望。”韋國慶認為,既然村民有發展的意愿,那就要積極扶持,不能挫傷大家的積極性。于是,他和村“兩委”干部主動找到卜創村的鄉賢,鼓勵大家發動群眾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
2019年卜創村首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時,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知道后也專門返鄉參加勞動,甚至白發蒼蒼的老人和小孩都拿著工具要參加,這讓韋國慶備受鼓舞。
“村民都那么努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韋國慶跟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們說。后來,韋國慶努力爭取到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拓寬了卜創村的部分村道,在道路兩邊修建了擋土墻,既美化了環境,又展現了村莊特色。在韋國慶和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下,卜創村入選了2021年海南省美麗鄉村建設名單。
卜創村發生的變化,是東譚村近幾年發展的一個縮影。與過去相比,如今東譚村下轄的多個自然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居民生產生活更加便利,而這些變化的背后,都離不開韋國慶的付出。
“以前到了夜晚村里漆黑一片,現在村道硬化了,路燈也裝上了,晚上出門散步的村民也多了起來。這些都多虧了韋書記。”永養村村民小組組長黃前明說。
認真謀劃 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東譚村地處羊山地區,下轄12個村民小組,該村大多數村民選擇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處于空殼狀態。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是韋國慶駐村后最想解決的問題。
在韋國慶看來,發展村集體經濟一定要謀定而后動,如果草率決定導致產業沒發展起來,就會讓村民懷疑村“兩委”班子和鄉村振興工作隊的能力。
為了找準產業發展定位,韋國慶帶著村里的黨員干部多次前往其他集體經濟發展比較好的村莊實地考察。最終,紫玉米和百香果進入了大家的視線。韋國慶和村里的黨員干部經過討論后認為,這兩種作物符合東譚村的發展實際,并且具有良好的前景。
“我們都覺得種植基地一定要交通便利,最好是靠近公路。”在找到合適的種植土地后,韋國慶和村里的黨員干部又說服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產業經營。
“正常的話,2022年元旦就有紫玉米出產了。”韋國慶笑著說,下一步他們打算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開發更多特色項目以吸引游客前來。
今年6月,韋國慶的任期已滿,但他卻覺得自己的使命還沒有完成,經過考慮后他向組織申請繼續留任東譚村。
“我覺得我在東譚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還有很多事情需要繼續努力。比如東譚村曾是西漢珠崖郡治遺址的核心區域,村內古跡眾多,如何在傳承保護的基礎上做好挖掘開發,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韋國慶說,他會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堅持發揮黨建引領的“指揮棒”作用,帶領鄉親們共同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