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亭報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扎實抓好產業發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小康生活有奔頭
整齊劃一的雞欄內,一只只蛋雞伸出脖子啄食,兩名工人分揀出新鮮完好的雞蛋,進行裝箱打包……12月5日,記者跟隨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報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肜群旺,來到該村七仙綠源蛋雞養殖基地。
“這套現代化設備可以自動撿蛋除糞,蛋雞糞通過發酵還能產生有機肥。”肜群旺告訴記者,占地30畝的基地,一年大約可以生產1500萬個雞蛋,今年凈利潤能達到120萬元。蛋雞養殖產業,不僅能讓入股的脫貧戶每年獲得分紅,也為村里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
2019年,第一批鄉村振興工作隊到任,省委政法委派駐報導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肜群旺帶領工作隊整合扶貧資金200萬元,并聯手保亭七仙綠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用于發展蛋雞養殖合作產業項目。通過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報導村的蛋雞養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有效帶動205戶脫貧戶889人致富增收。
“基地每天生產4萬個到5萬個鮮雞蛋,都會當天運輸到顧客手中。”保亭七仙綠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譚雪蘭說,基地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支持。
去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基地大批雞蛋滯銷。為打開銷路,報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全體出動,不僅在微信“朋友圈”、附近村落和就近小區進行宣傳,還主動送貨上門。“在工作隊的牽線搭橋下,我們還與保亭用蛋量較大的酒店和學校簽訂了供銷合同。”譚雪蘭介紹說道。
除了蛋雞養殖,報導村還發展黃秋葵種植產業,助力村民增收。
近年來,保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新政、響水等鄉鎮發展黃秋葵種植產業。報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通過對該村經營不善的養牛合作社進行轉型調整,整合14多萬元扶貧資金投入到黃秋葵種植項目,發動農戶種植黃秋葵,并引導企業與種植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
“疫情期間,企業仍以3元/斤的保底價收購,讓我們種植無憂、收益有保障。”什梯利村民小組村民黃啟軒自2019年種植黃秋葵后,他的收入翻了幾番,去年也順利脫貧。
不僅如此,為助推脫貧攻堅成果提質增效,報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還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組織黨員干部對集體土地承包“三過”問題進行整改,通過與承租方進行協商,對村集體出租地地價進行重新評估,使過去每年每畝租金從50元提高到現在的120元至400元,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0多萬元。如今的報導村,致富增收的路徑越來越多了,村民也有了更多的收獲感和幸福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