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東新區高品質飲用水水廠完成澆筑主體結構首座底板
“掐”好供應方量“筑”牢首座底板
“46、62、76、82,四驅聯動。”12月9日凌晨6時30分,中交一航局海口江東新區高品質飲用水水廠項目總工程師王小磊發了一個朋友圈。水廠主體結構首座底板澆筑,他熬夜備戰了一個通宵。
12月9日下午,海口江東新區高品質飲用水水廠主體結構首座底板正在澆筑中。 記者 陳長宇 攝
“46、62、76、82”是混凝土泵車的長度。12月8日23時58分,一聲令下,4輛泵車同時啟動,4個大長臂利落地“伸”進一個個鋼筋坑里,混凝土從長臂中傾瀉而下,源源不斷地流進鋼筋之間。
“這個82的泵車可是海南唯一一臺,是這次底板澆筑的大功臣。”據介紹,在澆筑之前,項目部就曾對海口的泵車做過摸底調查,發現海口大部分泵車長度都是76米。為了方便車子上路施工,項目工地作業面上的5條施工道路都依照76米的泵車規模建設。
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大家準備大干一場時,相鄰的西邊工地開工了,占用了雙方共同路面。76米長的泵車無法進入最里面作業。想要按照計劃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就必須找到更長的泵車。
最終,項目部租到了唯一一臺82米長的泵車。開工時,46、62、76、82,不同長度的泵車分守不同區域,長短結合,充分利用每一塊作業面,盡量保證進度。
首座底板澆筑共需要2800立方米的混凝土。4輛泵車,每小時最多澆筑160立方米。全部完成至少需要17.5小時。
混凝土澆筑必須連續,停頓的時間不能長,否則就會出現質量事故。混凝土的供應、人員的安排、現場突發事件的處理,件件考驗著項目部的能力。
“項目部從技術、安全、生產等部門抽調骨干,集中組成混凝土專班及夜班值班組,從混凝土攪拌、運輸路線規劃、泵車組織協調、施工人員組織安排的各個環節,定人、定點、定量跟蹤落實。”中交一航局海口江東新區高品質飲用水水廠項目黨支部書記丁賀成介紹,為保證澆筑順利推進,項目部還組織召開了2次準備會,把每一個環節都捋一遍,確保萬無一失。
澆筑混凝土是個技術活。多了,造成成本浪費;少了,影響施工效率。為解決這個問題,項目部專門安排了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傅根據現場情況調度混凝土供應方量,即“掐方”。
“根據澆筑面積和厚度來測算混凝土用量,要保證混凝土的量剛剛好。”生產調度負責人呂鳳交就是負責這次“掐方”的人。整個澆筑過程十多個小時,他一直待在現場,一刻也不敢放松。
12月9日17時30分,17.5個小時后,江東新區高品質飲用水水廠的第一塊主體結構底板完成混凝土澆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