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屏操作防止出現意外
12月8日,走進海口濱江西污水處理廠項目工地,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基坑,地下有16米深,機械作業正忙,為確保170多名工人施工安全,基坑四周都進行了混凝土護坡加固,圍上了安全護欄。每天,來自天津勘察院的工作人員都會下到基坑,進行基坑監測。“主要做基坑頂部沉降位移、地下水位、深層水平位移、內撐應力監測等,保證基坑安全。”施工方中交一航局項目總工王洋說,基坑情況實時掌握,工人在基坑內施工很安全。
濱江西污水處理廠是地下兩層箱底結構,建筑面積達46000多平方米,建成后日處理污水能力13萬噸,現在工人鉚足勁,力爭早日實現筏板澆筑。“整個施工多在基坑內進行,施工周期預計要600多天。”施工方中交一航局項目安全總監李丹說,除了土方塌陷風險,為了防范高空墜物,每臺塔吊上安裝了攝像頭,工人通過監控屏操作,防止出現意外。
在項目工地上,安全生產的細節做得很到位。項目部還專門做了電纜橋架,“入駐”了電纜,確保電線不外露,防止觸電風險。施工現場還設置了VR虛擬體驗區,身臨其境體驗平臺側翻、安全用電、洞口墜落、機械傷害、安全帶體驗等10種項目,現場還設有安全知識培訓館,安裝了洞口墜落體驗、安全帽撞擊體驗等。
12月8日,海口濱江西污水處理廠項目施工現場通道上為工人設置了安全護欄避免安全隱患。記者 石中華 攝
數字化監管保障工地安全
“為做到項目安全生產萬無一失,我們還用高科技保駕護航。”施工方中交一航局項目安全部部長夏威打開手機里的一款APP,整個施工現場立馬呈現在眼前,隨著手指的拉拽拖放,每個施工部位都清晰可見,實時對工地施工情況進行安全監督。
對夏威來說,這僅是“智慧工地”的一角。智慧工地綜合管理平臺,讓項目安全管理工作更全面。項目管理人員在電腦上登錄進入智慧工地平臺,實時顯示項目的人員實名制、視頻監控、BIM模型、塔吊監測系統、TSP揚塵檢測等各項系統的集成情況。
“塔吊作業違章了,系統會發出報警,工地可能有噪聲污染,系統會發預警,提醒注意防范。”夏威說,平臺上專門有安全管理模塊,管理人員每天將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整改完畢后,系統會自動分析數據,不僅有利于提升項目安全管理水平,還方便管理人員獲取項目整體信息,促進項目快馬加鞭建設。自去年9月項目開工以來,項目部將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將人員人身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未發生安全事故,嚴守“零事故、零傷害、零污染”安全管理目標。“項目將嚴守安全生產紅線,爭取早日完工。”夏威說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