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園區已成為海南經濟活動的主戰場、主引擎和自貿港的樣板間、示范間。記者近日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前三個季度,11個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既定目標,快于序時進度,遠高于全省水平,全年營收預計突破萬億大關,園區建設已形成比學趕超、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面。
海口綜合保稅區
營收稅收增長近翻番
前三季度,11個園區實現營收8891.82億元,同比增長147.3%;實現稅收402.83億元,占全省稅收收入37.3%(用約2%的土地實現了37.3%的稅收)。其中,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江東新區、海南生態軟件園營收超千億大關,7個園區營收增長超一倍;洋浦經濟開發區和海南生態軟件園稅收突破100億元。
投資增速遠高于全省
前三季度,11個園區以“項目為王”,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完成投資680.40億元,同比增長61.5%,比全省投資增速快47.8個百分點。產業投資完成266.71億元,同比增長93.8%;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94.18億元,同比增長23.3%。洋浦經濟開發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和東方臨港產業園投資增速超50%。
海口國家高新區
自貿港政策蓬勃展開
“兩個15%”在11個園區全面實施;“啟運港退稅”“船籍港登記”“保稅油加注”“原輔料清單”“營運交通工具進口關稅減免”“加工增值30%”在洋浦首單落地并逐步推廣,“融資租賃”“QDLP、QFLP”在海口江東新區、三亞中央商務區實施;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相關政策在園區率先施行,目前海南自由貿易港主要政策已在園區落地實施。
海口江東新區 圖源:自貿江東
改革創新取得積極進展
首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探索“法定機構+平臺公司(兩類3平臺)”模式,運用“市場”+“專業”兩只手,聚焦“不愿、不會、不能”問題,利用法定機構優點,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發揮兩類平臺公司資源和專業優勢,控股平臺主導開發和融資,央地合作平臺輔助開發項目代建和專業招商,從管理體制、開發機制和投融資、產業導入方面闖出一條新路,只用短短兩年時間,園區就步入發展快車道;其次博鰲樂城、海口綜保區充分利用“特許政策”,高效引領產業導入,產業平臺高地態勢初具規模。洋浦經濟開發區和文昌國際航天城投融資體制改革也即將破題。制度集成創新亮點紛呈,“極簡審批”在10個園區全面推廣,海口國家高新區“臨時用地行政審批綜合改革”、海口江東新區“E企惠”等諸多舉措有力地改善了營商環境。
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 王程龍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