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巾幗建功“最強音”更加激昂,勇敢追夢“她身影”更加閃亮——
綻放美麗 不負芳華
努力又上進、堅定而自信、勤奮且誠懇……屬于女性的樣子,從來不止一面。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中展現勞動之美、進取之美、奉獻之美、創新之美,在辛勤工作中煥發出椰城新時代女職工蓬勃向上的巾幗力量。
近年來,全市各個領域各條戰線涌現出市級以上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以及各類最美女性121名;市級以上三八紅旗集體、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等89個。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程度不斷提高,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女性占比較上屆明顯提升,市區兩級黨政領導班子100%配備女干部,女性進村、社區“兩委”達100%。女性對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參與率和貢獻度顯著上升。
“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本報記者用筆和鏡頭記錄下部分在職場奮斗的女性,講述“她”的小奮斗、小經歷、小獲得、小感動、小幸福,讓我們一起走近“像她那樣的人”,展現新時代女性的“她力量”和新時代的“最強音”。
符良玲(右)在美蘭區白沙門社區開展春季“禁毒流動課堂”進社區宣傳活動,帶領居民學習禁毒知識,提高防毒意識。 記者 周慧 攝
美蘭區海甸街道禁毒辦副主任符良玲:
真情感召戒毒人員
毒品令人聞之色變,而社區禁毒工作更是繁雜且瑣碎,讓很多人對于這份既費勁又不討好的工作敬而遠之。而今年54歲的美蘭區海甸街道禁毒辦副主任符良玲卻11年如一日堅守崗位,用“巾幗不讓須眉”的擔當扛起社區禁毒重任,用“娘家人”的溫暖不離不棄地感召社區涉毒人員回歸家庭和社會。因為工作出色,符良玲先后榮獲全國禁毒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經過符良玲多年的努力,社區禁毒氛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1000元的救助金讓我重拾了對生活的希望,非常感謝玲姐。”2月28日,臉上包裹著紗布的社區康復人員阿峰(化名)找到符良玲進行求助。原來在幾天前,他在雨天騎車時不慎摔倒,眼角處被劃了一個5厘米的傷口,而父母已故、無工作無社保的他只能靠向親友借錢來住院救治。得知情況的符良玲立即啟動了“禁毒幫扶資金”,對他進行精準救助。
據介紹,自2018年符良玲毅然選擇返聘回到街道禁毒辦后,便陸續將每月3200元的返聘工資用在對戒毒人員的生活救助方面。截至目前,累計啟動禁毒幫扶救急救難基金98次,提供救助資金98800元。
從青絲到白發,見證了符良玲為創建“無毒社會”而嘔心瀝血,交出了海甸轄區幫教對象管控率、幫教率一直保持100%的好“答卷”。“只要禁毒有需要,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不放棄每一個戒毒人員。”符良玲說。
楊海榮(右)前往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開展“夕陽計劃”關愛鄉村老黨員志愿服務活動,聽老黨員鄭梅英講黨史,傳承紅色基因。 (受訪者供圖)
瓊山區志聯常務副秘書長楊海榮:
用愛點亮志愿之光
義剪服務、垃圾分類體驗、急救知識宣傳……3月5日早上6時許,楊海榮便早早與其他志愿者一同搭車前往瓊山區舊州鎮太乙村,開展“弘揚雷鋒精神 聚力文明實踐”2022年瓊山區學雷鋒紀念日暨全民公益日主題志愿服務集市活動,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將“便民大禮包”送進基層,為鄉鎮百姓送去關愛與快樂。
“助人也是自助,樂人也是樂己”,這是瓊山區志聯常務副秘書長、云開見日義工社社長楊海榮在帶領志愿者團隊過程中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常常和同事們這樣說,同時也是這樣做。
多年來,楊海榮心系困難群眾,每周前往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為鄉村困難兒童帶去教育幫扶;時常走街串巷,對流浪人員進行慰問和提供救助;疫情防控關鍵期間,她更是帶領團隊堅守防疫一線,不舍晝夜地開展志愿防疫保障工作;去年河南抗洪救災行動中,她捐出自己獲得的“中國好人”獎勵金,帶動更多志愿者一起捐款救災……“做公益不分時間和地點,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們就一直在路上。”楊海榮說,作為一名擁有14年黨齡和21年志愿服務經歷的黨員志愿者,群眾的事就是她的事,危急時刻她更應起到帶頭示范作用,站出來為廣大群眾服務。
“只有不忘初心,不斷學習和成長,才能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和提供高質量的志愿服務。”曾榮獲中國好人、市級道德模范和最美志愿者等稱號的楊海榮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更多身邊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共同傳遞愛心,弘揚志愿精神。”
張燕(右)在海口火車東站為外國旅客答疑解惑,為旅客的出行保駕護航。 記者 周慧 攝
海口東車站派出所女子執勤隊隊長張燕:
為警則剛忠誠擔當
數十年來,敢為人先、不怕犧牲、忠誠為民的紅色娘子軍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海南人民前赴后繼、接續奮斗,而海口東車站派出所女子執勤隊隊長張燕也一直將她們當作自己不斷前行的榜樣。12年來,張燕始終堅守在基層一線,用滿腔的熱血和無限的忠誠踐行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錚錚誓言,并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個人嘉獎3次。
“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您?”從維護站車秩序,到查緝追逃、執法辦案,再到普法宣傳,這支默默堅守崗位的女子執勤隊已然成為車站的一道風景線,為人民安全保駕護航。張燕告訴記者,很多想求助的旅客,眼神都是帶著焦灼和渴望,她看到便會主動上前詢問,而這快速識人的技巧得益于她在崗多年的磨煉。這雙“火眼金睛”除了用于幫助遇到困難的旅客之外,還要在人群中識別可能存在的“犯罪因素”。
布網抓捕、審訊羈押……站車查緝追逃一直是鐵路公安的一項基礎工作。多年來,在查緝追逃的道路上,每一個環節張燕都親身參與,用“巾幗不讓須眉”的戰斗氣勢,成就了一番不輸男兒的傲人業績。
去年,該隊在張燕的帶領下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抽調精干力量成立“海燕探組”,把好購票、進站、安檢、上車等關口,促進查緝工作全面開展。據統計,2021年“海燕探組”共抓獲嫌疑人12人,繳獲假護照1本,假公章15枚,并深挖偽造公司印章線索,成功打掉瓊海一個制假窩點。
“女子本柔,為警則剛。只要人民有需要,我都要盡心盡力站好每一班崗。”張燕堅定地說道。
多年來,魏虹積極深入田間地頭,關心農戶的農作物長勢,為農業綠色發展插上“科技翅膀”。(受訪者供圖)
海南威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虹:
助農插上“科技翅膀”
“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標。”來瓊10年的甘肅“妹子”、海南威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虹用自己對于科技助農的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展現了出色履職的創新創業“她力量”,并榮獲2021年“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稱號。
綠色,是海口瓜菜的底色,更是農業生產安全的基本色。“傳統的生產方式雖然成本低,但有可能會出現農藥殘留,容易造成食品安全問題。”魏虹告訴記者。
為了解決這一窘境,魏虹堅持“減少噴藥次數,降低農藥殘留”,實現了誘蟲光源精準控制技術、遷飛性害蟲誘殺技術、復合式多手段誘殺技術等方面的技術突破,讓農戶在可接受的增加成本范圍內,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并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實惠。
“因為不少農戶難以接受新的生產工藝,所以這一路走來遇到許多難關。”為此,她積極將成功可復制的生產新技術新品種,因地制宜地推廣給廣大種植戶。與此同時,她積極對接收購商,引進規模化種植大戶牽頭帶領農戶種植,安排相關技術人員全程跟蹤生產,確保對生產過程有所把控,讓農戶種養無后顧之憂。
2021年,魏虹將精力傾注在綠色防控社會化服務及蔬菜綠色高質高效發展等相關項目的實施,創建700畝綠色防控項目示范基地,培訓了近千戶種植戶。
“不怕苦累地深入田間地頭推進科技助農是我的工作常態,每當看到農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感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魏虹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