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在溯源里發現確診病例和陽性物品有過接觸,尤其是非冷鏈物品,不少人開始擔心奧密克戎在體外存活能力是不是增強了?奧密克戎“物傳人”的概率有多大?又該如何防控物傳人?
4月17日,在上海市奉賢區西渡街道一小區,志愿者為居民配送訂購物品。新華社發(于薇攝)
對此,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一般來說,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近距離飛沫造成傳播,也可以通過手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在手沒有進行消毒處理或者清洗的情況下又接觸到了口、鼻、眼等黏膜部位,這個時候就容易造成感染。
對于大家關心的奧密克戎是不是在物體表面存活的時間變長了,吳尊友表示,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的時間長短取決于污染的量的大小,還有就是環境當中的溫度、濕度、光照和紫外線的情況,一般來說物體表面污染造成人感染的風險是比較小的,但是如果我們反復多次的接觸,又不注意手衛生,又不注意個人防護,它的風險就會明顯加大。
正因此,我們對從事涉外的冷鏈以及涉外貨運人員進行定期的檢測,以便及時發現感染者。
4月16日,臨港方艙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走過護士站。新華社記者 楊有宗 攝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普通公眾又該如何做好防護,避免造成奧密克戎“物傳人”呢?
對此,吳尊友介紹,我們把手衛生作為新冠防控的一個主要的措施,主要是由于奧密克戎既具有表現為下呼吸道的感染,又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個典型的特征就是潛伏期短,傳播快,而且對周圍環境的物體表面污染比較大。
吳尊友也提示大家,日常生活當中應對快件包裹進行消毒處理以后再打開,這個時候風險就大大的減少了,平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手的衛生、手的清潔,堅持手衛生就能夠減少污染的物體表面而感染新冠的風險。
針對目前新病毒的變異重組仍在發生的現實情況,又該如何有效防護?
吳尊友介紹,新冠病毒的變異一直在持續發生,無論是病毒變成新的毒株,還是兩種病毒在身體里重組成新的病毒變異,無論怎么變,我們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應對反復無常的病毒變異現象,減少個人感染的風險。
“不變”包括哪些內容呢?對于個人來說,主要是落實好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手衛生、保持社交距離等,以及要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文案/海報設計:王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