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被檢測出“新冠陽性”可理賠?小心這五種新型騙局
近期,全國疫情繼續呈現點多面廣態勢,一些不法分子卻假借“疫情”之名進行詐騙。人民網“求真”欄目盤點了幾種涉疫新型騙局,提醒廣大網民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騙局一:假冒快遞公司員工稱快遞被檢測出“新冠陽性”可理賠
不法分子假冒快遞公司員工打電話稱快遞新冠檢測呈陽性需要銷毀,但可以進行理賠,進而引導對方下載軟件填寫銀行卡號,驗證碼以及支付密碼。
如果遇上網購的商品有問題,大家一定要通過官方App或網站進行聯系,涉及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務必謹慎;也可撥打各快遞公司官方服務電話咨詢,千萬勿聽信所謂的“客服”人員,隨意添加其社交賬號,聽從對方指導進行轉賬、匯款、掃碼支付等操作。
騙局二:冒充防疫人員發信息,以“密切接觸者”為由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防疫中心工作人員,以受害者是“密切接觸者”為由,發送釣魚鏈接短信,誘導其點擊鏈接填寫個人信息。他們還會詢問受害者最近接觸過的相關人員姓名和電話號碼,索要身份證號碼、驗證碼等相關信息,然后再對其他人進行騷擾。實際上,防疫部門開展核酸檢測以及流調工作時,工作人員不會要求大家填寫驗證碼等敏感信息。
騙局三:網上“代購物資”,收錢后拉黑買家
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間市民對生活物資急需的心理,通過微信群、網站鏈接及小程序等發布代購物資的信息,后利用網絡推手留言誘導市民上當受騙。騙子們以“要交稅”“要付押金”等理由,避開正規第三方支付平臺,要求受害者通過微信私下轉款、掃碼交易,他們還編造收取運費、收取定金優先發貨等理由,誘騙受害者繼續轉賬,一旦被害人付款成功,就會被立即拉黑。
大家在購買蔬菜等生活物資時,請通過官方渠道訂購,切勿輕信來歷不明的微信群、小程序和點擊不明鏈接等,在購置物品付款前一定要核實對方身份。
騙局四:冒充“疫苗接種普查調查員”加好友,再引入“福利群”
不法分子偽裝成“疫苗接種普查調查員”,以社區工作人員的名義添加受害者為好友。等受害者通過后,對方就拉他進入到一個“福利群”,里面各種“優惠”。通過“免費領紅包”“隔離在家還能賺錢”等等字眼,引誘受害者上鉤。與此同時,群內還會發布刷單、賭博等違法違規信息。“福利群”實際上是騙子撒下的一張大網,大家要警惕刷單、賭博等騙局。
騙局五:冒充防疫人員打電話,以“健康碼異常”為由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偽裝成“疫情防控中心”工作人員,謊稱受害者的健康碼或者是檢測報告出現異常,要求其前往公安機關核查。如果受害者不相信,對方主動提出將電話轉接至“公安局”。而且,騙子們描述得非常嚴重,他們一邊說受害者撒謊欺騙、妨礙了疫情防控工作,一邊說在流調的時候,發現受害者參與了經濟犯罪或者涉嫌洗錢等更為夸張的案件。騙子們接下來就會提出核查受害者的資金情況,讓其填寫個人信息、銀行卡等信息進行備案。
【求真觀察】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助理研究員趙紫荊表示,近日出現的詐騙現象具有一定特征。一方面,新冠肺炎在全國多地散發,在有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的地區,相關工作人員通常需要向市民核實行程、疫苗接種、核酸檢測信息等細節。不法分子趁機偽裝成相關工作人員,騙取個人信息,再實施詐騙。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居家的市民也對外賣、快遞、物資等問題較為焦慮,這種心理也容易被騙子利用。
“廣大群眾在接到不明身份人員的電話時,需要向社區、公司、商業平臺等多方進行驗證,尤其需要對涉及個人信息和財產的要求更加謹慎,謹防因為對疫情的焦慮和擔憂而放松警惕。”趙紫荊提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