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相隨,圓夢不止。2017年,首屆海口“以愛之名 圓夢微心愿”活動啟動,連續5年掀起了圓夢“微心愿”的熱潮。5月13日,2022年第六屆海口“以愛之名 圓夢微心愿”網絡傳播活動如期啟動,網聚涓涓暖流,讓愛照亮椰城的每一個角落。(來源:海口網)
近年來,隨著微博、微信、短視頻等網絡平臺的興起,降低了公眾參與公益的門檻,讓普通民眾可以更加便利、高效地參與公益事業,“免費午餐”“微心愿”等諸多“微公益”成了熱度不減的公眾話題。
“微公益”顧名思義就是從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著手,鼓勵人們挖掘身邊微小的社會需求,強調積少成多。這樣的公益,并不需要每一個人都深入偏遠的山區捐錢捐物,它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化心中的善念為舉手之勞。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過去人們自顧不暇,似乎唯有“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善事只能留給“圣人”。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開始將眼光從狹小的“我”身上移開,而投向廣大的其他社會個體,大家發現自己的舉手之勞也能雪中送炭,每個人都可以做一些小的事情去改變世界。
微小的幫助是愛心慈善的有力補充,對于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來說具有巨大意義。作為慈善的一種形式,“微公益”是一種創新,也是社會文明的進步,它有著更深刻的教育、文化及社會內涵。它展現了一種兼愛眾生的人生態度,是“勿以善小而不為”集中體現。
在傳統的慈善工作中,人們更多關注“被幫助”的一方,“幫助者”往往帶有“奉獻”、“高尚”的光環,但這往往會將更多普通人、平常事拒之門外。“微公益”的精髓就在于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公益”傳播了一種“時時處處可慈善”的理念,它將公益慈善的精神隨著這種“微公益”活動深入人心,促成“大慈善”的社會氛圍。(黃嘉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