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全國低碳日濃厚氛圍
海口:“節”盡所“能”擁抱低碳
6月15日,在海口萬綠園公交站,市民乘坐新能源公交出行。
6月14日,在海口世紀公園的汽車充電站,市民給自己的汽車充電。
“我們想去3樓怎么電梯按不了?”6月15日上午,前來海口市政府第二辦公區17號樓辦事的群眾感到疑惑。“今天是全國低碳日,本周也是節能宣傳周,我們倡導4樓以下步梯上樓,既可以鍛煉身體,又能為低碳貢獻一份力量。”海口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回復道。
紙張雙面打印、上班自覺騎行、公共機構4層以下走步梯、離開辦公室隨手關燈……6月13日至19日是節能宣傳周,連日來,海口社會各界通過力所能及的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自覺踐行及傳播節能降碳和綠色發展理念。大家紛紛爭做低碳生活的宣傳者、倡導者、踐行者和示范者,從而為將海南自貿港打造成“清潔能源島”奠定良好基礎。
6月15日,海口市人民政府停開4層以下電梯。
A 市民 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
“我家離公司只有1.7公里,早高峰時我騎行共享單車10分鐘以內就能到達公司,不僅沒有堵車煩惱,還能為節能減排貢獻一份力量。”6月15日上午,市民秦菘告訴記者,“我本身也喜歡運動,每天騎行上下班,不僅節能環保,還能鍛煉身體,這種綠色出行的方式我已經堅持了半年多。”
在商圈大屏中、在出租車滾動屏幕上、在單位LED屏幕里,“綠色低碳,節能先行”的標語早已深入人心,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海口市民自覺踐行低碳生活的實際行動。
“從前,我總覺得自備購物袋很不好意思。現在,隨著節能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我也逐漸養成了自備購物袋或者小推車的習慣。”6月15日,市民姜曉清來到金龍路家樂福超市購物,她告訴記者,除了自備購物裝備,其后備箱也常備著幾個帆布環保袋以備不時之需。
與此同時,在海口大學校園里,綠色低碳的理念也早已深入師生的心中。“周一我們就召開了‘綠色低碳,節能先行’主題班會。通過學習,同學們都很贊同低碳生活方式。”近日,海南師范大學龍昆南校區的大一學生梁忠輝告訴記者,學校團委及社團開展的綠色低碳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同學參加。
“這一周,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的電梯都在‘休息’,我們出行也都采用步行或騎自行車的方式。”梁忠輝說,也因此,他和其他同學的微信步數明顯增多,想到能為美麗海口出一份力,大家就覺得很值得。
在節能宣傳周期間,為了讓低碳環保理念走進更多市民的心中,6月13日上午,一場豐富有趣的節能進社區活動在龍華區大同街道華海社區展開,活動吸引了數十名居民前來參與。
“什么是可降解塑料袋?”“夏季如何使用空調更省電?”“快遞包裝如何循環使用?”活動現場,根據居民的疑問,海口市節能中心工作人員為社區居民詳細講解了各種生活節能環保小常識。
“通過面對面宣傳講解,可以進一步提高居民低碳環保意識,讓更多市民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認識到美好生活、綠色家園需要大家一起共同維護。”海口市節能中心工作人員說道。
6月15日,海口市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走步梯上班。
B 機構 發揮社會示范引領作用
“空調溫度盡量保持在26℃”“照明良好的走廊沒必要開燈”“紙張要盡可能雙面打印”……6月15日上午,記者跟隨海口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組成的檢查組,走訪市政府第二辦公區多棟辦公樓時發現,多數單位都自覺做到了節能低碳辦公,對于極少數不節能的行為,也當即作出了整改。
“進入辦公區,你會感受到濃厚的節能宣傳氛圍。我們不僅懸掛張貼了橫幅和海報,還通過大屏幕等終端進行全方位宣傳。”海口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劉偉波介紹,大力宣傳節能環保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公共機構干部職工都能養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充分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往年僅有低碳日當天進行能源緊缺體驗,今年則通過一周的時間開展節能宣傳,覆蓋面更廣了,我和同事都十分支持這項活動。”海口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晶晶認為,節能宣傳在干部職工中很有必要,“例如我在工作中使用的紙張,除了雙面打印,還會把廢棄的紙張空白處裁下來做成便簽條,真正讓一張紙全面發揮其作用。”李晶晶說。
記者了解到,2021年以來,我市已編制印發《海口市“十四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規劃》,并組織專家組對15家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源審計,排查和診斷浪費能源和資源的各種問題60多項,挖掘節約潛力352.6萬元,提出節能整改建議40余條,可節煤100多噸,可節電110多萬千瓦時。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組織市教育局、市衛健委等34家黨政機關參加“節約型機關”創建評選活動,全員通過驗收,均獲得“節約型機關”稱號。
同時,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以“節能降耗”為主題,協調指導全市公共機構有序推進節能工作,在體制機制建設、能耗數據統計、業務素質培訓、營造節能宣傳氛圍等方面抓實效,節能工作成效明顯,全年度人均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5%、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同比下降1.5%、人均水耗同比下降2%,有效發揮了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6月15日,在國貿三橫路與金貿東路交叉路口的共享單車停放點,市民選擇共享單車出行。
C 園區 探索環保節能發展新模式
綠色低碳發展,可以從“一度電”開始。近年來,海口重點園區不斷探索環保節能的發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
流水潺潺,鳥語花香。走進海口江東新區,可見不少已建成的建筑都安裝了“帽檐”。建筑工程師告訴記者,這種大角度遮陽體系設計,能讓部分區域不需要接入空調,“只為減少哪怕‘一度電’的消耗”。
“江東新區在建設‘零碳新城’方面有哪些進展?”6月14日,在“奮進自貿港 建功新時代”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海口江東新區專場上,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副局長劉涌濤表示,江東新區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零碳新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6月12日,在海口金貿文華商貿綜合市場,市民通過掃碼免費領取可降解塑料袋購物。
利用清潔能源、發展低碳交通、推廣綠色建筑……這是江東新區向“零碳新城”邁進的堅實腳印。
“江東新區新建建筑均設屋頂光伏,光伏面積不低于屋頂面積的50%;高標準建成的江東大道、白駒大道、瓊山大道,均設有公交專用道、城市慢行系統,新區內新增機動車均為清潔能源車輛;新建建筑均不低于綠建一星級標準。”劉涌濤說。
藍碳,是指由海洋生態系統吸收和存儲二氧化碳而產生的“藍色”碳匯。發揮海洋優勢,發掘藍碳潛力,也是海口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產方式的有力舉措。
“本次交易的藍碳生態產品是位于海口市三江農場的紅樹林修復項目,預計該項目可在未來40年產生9萬余噸碳匯量。”近日,海南省藍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簽約儀式在海口舉行,主持人在會上宣布,此次納入交易的是近5年產生的3000余噸碳匯量,交易額30余萬元,由紫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購買,交易收益將用于項目區紅樹林管護和周邊社區及學校的公益項目。
記者了解到,本次藍碳生態產品的簽約交易,是藍碳資源價值轉化的實質性突破,是我市把優質生態資產轉化為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資本的有益嘗試。
未來,海口還將通過各類舉措,持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并通過多種渠道開展靈活多樣的節能宣傳活動,傳播節能降碳和綠色發展理念,共建美麗海口家園。
(見習記者 孫士杰/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