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防疫心理被利用
疫情期間,公眾有購買物資、找工作、獻愛心等強烈需求,慌忙中容易降低防備心理,同時,公眾遵循防疫規定、支持配合相關部門工作,易失防范之心。不法分子就利用公眾這種心理趁機作亂。此外,許多活動從線下轉為線上,也讓不少交流難辨真假,不法分子在線上披上“馬甲”,更容易實施詐騙。
福建廈門市民康女士曾接到一通自稱是“民警”打來的電話,說她名下的一張銀行卡涉嫌在北京非法買賣防疫物資,因疫情影響,康女士只需加QQ做錄音筆錄即可。原本持懷疑態度的康女士在看到“民警”發來的警官證和 “拘捕令”后慌了神,積極配合“警方”進行“資金清查”,最終損失了近5萬元。
疫情當前,人們難免緊張、多慮,防疫心切容易被不法分子牽著鼻子走。如果家人突然發來信息,說“確診新冠肺炎”,再加上家人恰好居住在中高風險地區,情急之下就有可能信以為真。不法分子尤其會針對父母與子女長期分居兩地的家庭實施詐騙,利用老人愛子心切、防范性差,騙取老人支付醫療費。
還有些不法分子將真實疫情防控信息添油加醋、改頭換面,令人難辨真偽。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的田女士曾接到一通電話,說她網購的商品因為疫情原因郵不過去,要給她退款。考慮到當時有新聞報道說一些物流園區受疫情影響暫緩發貨,田女士便信以為真,直到對方向她索要銀行卡號,她才意識到這可能是電信詐騙。還有不法分子以“航班/列車因疫情原因取消,辦理退改簽可獲賠償”為借口,或以受疫情影響旅行合同取消、酒店押金退還等為理由,誘騙受害人提供銀行卡信息,趁機盜取錢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