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幫助患者足量足療程規范診療,為患者提供診療所需藥品,國內個人求助平臺醫藥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發揮了重要力量。項目自2019年實施以來,旨在為更多能從治療中獲益的病人提供治療機會,為貧困患者提供藥品援助,從而減輕家庭及社會的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截至2022年8月,醫藥籌的各項公益項目已為患者籌集藥品570萬支/盒,服務患者超95萬人。
當前,醫藥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沒有做到廣為人知,這主要是因為,該項目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強調“醫藥”這個關鍵點,即針對價格高昂的一些特效藥品,為患者提供援助。在援助方式上,則是由合作企業進行藥物捐贈,用以幫助那些符合醫學適應癥,但由于經濟條件受限,而無法繼續進行規范化治療的重大疾病患者。救助方式單純,救助的“口子”開得較窄,沒有像網絡眾籌公益項目那樣的知名度,實屬正常。
做慈善,就應該遠離喧囂,低調做事。因此,醫藥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應該保持現有的樣子,切莫為了擴大受益面就隨意改變規則。更何況,在3年多的時間里已有超95萬名患者大獲其益,這個成績也不算小。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該公益項目的一些好做法,卻可以向社會輸出,尤其值得網絡眾籌等公益平臺學習借鑒。
醫藥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的最大特點,是醫生深度參與其中,比如患者是否符合項目所針對的醫學適應癥,這需要醫生把關,所捐贈的藥物用多少、怎么用等,同樣需要醫生全程參與。醫生對患者的情況最了解,包括能報銷哪些醫療項目、需要自費多少等。讓醫生深度參與其中,可確保救助對象真實可信。
反觀當前的一些網絡眾籌,醫生幾乎沒有直接參與其中,確定需要救助的患者,通常僅憑一張診斷證明。當信息不足以取信于人時,則用知情者證實來彌補,這樣就很容易出現詐捐等現象,影響到項目的公信力。假如網絡公籌也能夠動員更多醫生以合適的方式參與其中,難以識別救助者這塊短板將有望得以補齊。
醫藥籌“患者援助”項目專門針對價格昂貴的藥物,這一點尤其值得借鑒。網絡眾籌的最大爭議是善款沒有得到善用,甚至被挪用。救助時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賬目公示只算籠統賬、糊涂賬,就容易引發猜疑。讓部分救助的善款用到具體的項目上,甚至只補助具體項目,如為癌癥患者繳納化療費用、為手術患者繳納手術費用等,不僅使得救助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而且賬目不透明等漏洞也能得到封堵。
網絡眾籌平臺最缺乏的是科學合理的救助規則,是毫無爭議的公信力。從相似項目當中借鑒經驗、吸取營養,就能做到觸類旁通,促進網絡眾籌模式不斷走向成熟,在惠及更多困境患者的同時,也呵護好每一顆愛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