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躺在床上,鼻子插著氧氣管,嘴巴微微張合。12歲的女兒在床邊跳著節奏歡快的舞蹈……日前,一段發布在社交平臺的視頻,引發網友“合不合適”的爭議。8月28日,視頻拍攝者回應極目新聞記者稱,丈夫發病前最喜歡女兒唱歌跳舞,女兒的舉動只是想喚醒植物人爸爸,并沒有考慮那么多。
床上是面容憔悴的病父,床前卻是唱歌跳舞的女兒,背景更是歡快愉悅的音樂。初看視頻,的確讓人極易產生場合不對、氛圍不當和不合時宜的質疑。但經過次日視頻拍攝者的澄清回應,網友應當能夠讓初始的“三不”質疑煙消云散,且由此產生出“淚目”的同情。劇情快速“反轉”,不僅消釋了網友“感覺有點怪”的疑問,也洗刷了“女兒算是白養”的清白,更給“聽風就是雨”的鍵盤俠們以頓悟與警醒。
坦白說,網友們初始疑問并非沒有道理,但不能僅因感覺上有點怪就妄下判斷、評判是非,尤其是僅憑數秒視頻就輕易得出結論。在網絡視頻環境中,有時會由于視頻缺乏相關文字說明或必要對話,容易引起誤會。此次事件反轉也啟示我們,不要急于表達情緒,而是應該把疑問弄清楚之后,根據事實審慎評價。
事實上,現實中諸如此類存有質疑或真相反轉的現象并非個例,比如前不久的“轎夫”事件。當時,一旅游博主在網絡上發視頻稱,因為自己在重慶武隆天坑游玩時雇人抬轎子(當地稱為“滑竿”)上山,受到不少網友的譴責,被認為是“花錢踐踏他人的尊嚴”。事實是,這些年輕人是出于善意而選擇坐轎上山,以照顧轎夫的生意。
本案中,父親原本是高大帥氣且喜歡唱歌的中年男子,又是當地公益事業的領頭人。兩年前因突發腦出血變成“植物人”。盡管醫生已表示難以蘇醒,但妻子和女兒都不愿放棄。面對經濟拮據困境,妻子能做的無非就是盡力照顧,喂藥、喂食、翻身、按摩、吸痰、排便……而女兒為父唱歌跳舞,就是希冀以父親喜歡的方式喚醒病父。
圍觀事件的反轉逆襲,對相關各方都具有警示意義。首先,發視頻者要考慮周全。作為視頻的拍攝發布方,要對視頻可能引發的觀看反應有所預判,且努力把解疑釋惑的工作做足做好。也就是說,母親事后澄清的那些話,應該放在與視頻一同發出的時間說出,以免產生歧義。比如,丈夫是什么病,女兒為什么要這么做等。這應該能夠想到。誠如這位母親所言,自己只是一個農村婦女,拍視頻時并沒有考慮那么多,女兒也只有12歲,只是想盡力喚醒“植物人”爸爸而已,希望網友們多一點理解和寬容。
其次,觀視頻者要謹言慎評。視頻既然是公開發布的信息,觀看者有評頭論足的權利。但這種評判必須客觀真實、公平公正,不能僅憑直覺、主觀想象、偏頗認知,抑或是抱有個人偏見,甚至是網絡暴力。這需要網友放正心態、秉持公道,立足真相、尊重人格,尤其要謹言慎評、力戒“看圖說話”。有疑問可以提,但切忌亂表態、妄斷言,過早定性。只有確保視頻發布者“備足功課”、圍觀者謹言慎評的相向而行,才能營造出網絡清朗的良性環境,減少視頻誤讀,遠離網絡暴力。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