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的豐收節不僅需要熱熱鬧鬧營造喜慶氣氛,更需要在產業帶動、科技推廣、品牌打造等方面發力,實施好一項項助農措施、打造好一個個強農品牌、落實好一件件興農實事,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全面供給能力,讓農民的節日惠農民,農民的節日農民樂。只要我們以助農強農興農實招筑牢糧食安全穩固基石,就一定能夠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9月23日,農歷秋分,我們迎來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強化糧食安全保障,穩住農業基本盤,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今年,我們克服去年北方罕見秋雨秋汛、冬小麥大面積晚播、局地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應對南方局部嚴重高溫干旱挑戰,實現夏糧、早稻增產,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歡慶豐收節,聚焦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實施好一項項助農措施、打造好一個個強農品牌、落實好一件件興農實事,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全面供給能力,將釋放國家安定團結、經濟平穩健康的積極信號,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戰勝風險挑戰的信心和決心。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始終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經過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中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不僅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居民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顯著提升,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今年的豐收節意義不同尋常。從外部看,受疫情沖擊、極端天氣、主要發達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價高位運行,許多低收入國家陷入“買不起糧”的困境。今年爆發的局部沖突及極限制裁,進一步沖擊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全球糧食市場波動劇烈,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加。從內部看,盡管我國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守住了18億畝耕地紅線,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目前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但也必須看到,耕地質量下降、水資源短缺問題仍然存在,農業現代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民積極性和增收空間也還需努力提升。
在這種形勢下,今年的豐收節不僅需要熱熱鬧鬧營造喜慶氣氛,更需要在產業帶動、科技推廣、品牌打造等方面發力,讓農民的節日惠農民,農民的節日農民樂。為此,有關方面在豐收節期間圍繞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種業振興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展示農業現代化成果和廣闊前景。從“大國糧倉”科技館,到北京昌平在田間地頭展示無人駕駛玉米收獲機作業,再到各地組織的生產技能培訓,科技興農的主題凸顯。
豐收節人氣旺、關注度高,是宣傳推介農業品牌的重要平臺。今年豐收節期間一系列農業品牌展示發布活動折射出品牌強農的不懈努力,如發布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展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為全社會了解、熟悉、認可農業品牌提供了重要窗口。
近年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但目前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任務十分艱巨。因此,以這個全民關注的節日為契機,進一步打通農民增收的渠道,也是興農的務實之舉。當我們看到全國36個大中城市開展“菜籃子”產品消費促進月,各地開展線上線下融合、展示展銷結合的各類促消費活動,助力農民增收,惠及市民餐桌時;當我們通過中國鄉村美食品鑒推廣、鄉村旅游精品路線推廣等活動,深入體驗鄉村味道時,興農目標的實現便越來越近。
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安。只要我們以助農強農興農實招筑牢糧食安全穩固基石,就一定能夠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豐收節的諸多安排給了我們更多底氣。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