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27日消息(通訊員劉鴻 記者陳捷 羅薇薇 攝影報道)木質水車滾動不息,景觀大道兩側綠樹成蔭,檳榔園林、荷塘果園、水上棧道等相映成趣,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近日,走進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芳園村,熱帶鄉村的田園氣息撲面而來。乘著鄉村振興政策的東風,發揮協商民主的制度優勢,如今的芳園村,已成為鄉村游客心中的“網紅打卡地”。
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芳園村。羅薇薇 攝
“有了委員工作站,我們就有了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窗口和平臺。”美蘭區政協委員周蒙娜感嘆道。近年來,美蘭區政協推動芳園村建立“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站”,以深入聯絡服務界別民眾,并通過“1+1+N+X+Y”人員模式的“同舟議事苑”埋下協商文化的種子,推動政協委員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貢獻智慧。
昔日,由于產業單一、村民收入低下,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村莊一度成為發展滯后的“空心村”,了解芳園村基本情況后,履職委員以走村入戶、問卷調查等方式多次展開深度調研,掌握詳實一手資料,真正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調研后,委員聚在一起細化方案,討論確定協商的內容、主體、形式、程序,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并多次召開協商座談會,同時積極向區政協、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尋求支持,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有什么想法,大家敞開了說,放開了討論,芳園村的建設離不開每個人的意見。”協商座談會上,周蒙娜發揚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精神,營造“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協商議事氛圍,也引起了在場議事會成員熱烈討論。
“芳園村的生態環境、文化歷史底蘊都非常好,我們要努力發揮村子的優勢,吸引更多人來芳園村旅游。”曾扎根扶貧一線的劉一凡,擁有豐富的產業扶貧、脫貧攻堅工作經驗,在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后,她結合自身豐富的鄉村振興工作經驗,不斷激發眾人眾智、群策群治的協商優勢。經過數百人次的走訪調研及30余次協商座談會,芳園村確立了“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的長期發展道路。
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芳園村。羅薇薇 攝
總投資3.9億元的“芳園村美麗鄉村項目”建成投入營運后,吸引了一大批省內外游客慕名而來,面對愈發龐大的旅游服務需求,履職委員再度發揮協商民主優勢凝集共識,通過資源協調招引北港村、愛群村、林昌村等數百萬資金,用以銜接藝術村項目范圍內的旅游餐飲、民宿產品升級、旅游配套設施與產品開發、鄉村美化建設等相關項目。“目前,芳園村的產業格局已經基本成型,如何讓協商民主深入每一位村民的生活中,如何通過協商民主制度將工作落到實處、落到細處,更好的聯系界別群眾,為芳園村的發展錦上添花,是我們將來的工作重點。”劉素芳說。
“村子變得越來越干凈美麗了,活動也越來越豐富了,我們的收入漲了不少,生活也越來越好了。”芳園村村民欣喜地說道。通過村民提議、民主協商,三位委員推動、協調,芳園村實施路口橫向道路硬化工程、芳園十隊道路硬化工程以及芳園下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配套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了村莊的人居環境,先后獲評國家農業農村部“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海南省“五椰級”鄉村旅游景點,村民收入也由2萬元漲至4萬余元。
“我們定期邀請黨校、大中院校以及社會上的專家,根據芳園村的特點,開設專題講座。”周蒙娜說道。產業建設之余,周蒙娜也不忘村子的思想文明建設,積極帶頭,帶領村民參與主題宣講活動,感染和引導村民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劉素芳作為市委黨校副教授,以黨建引領為根本,通過黨史學習教育,著力提升黨員干部的素養,進一步筑牢思想防線。
政協工作重心下移、政協委員力量下沉、協商民主觸角下延,讓“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協商文化成為芳園村發展的“助推器”,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共識進一步凝聚,三位委員積極履職盡責,當好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和“服務員”。岸綠水清景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芳園村徐徐鋪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