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推動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垃圾“減量”
垃圾廢變寶 城市更美好
10月18日,在紅旗鎮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工人在查看覆膜發酵的菌種。
10月18日,在紅旗鎮本立村,垃圾分類宣傳督導回收員在稱重登記回收垃圾重量。
10月18日,在紅旗鎮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工作人員在堆肥試驗田澆水。
“阿姨,這一袋塑料瓶稱好啦!”“等一下,我還有一袋廢鐵。”18日上午,在瓊山區紅旗鎮本立村的可回收物積分兌換點,村民鄭蘭冒著雨用新積攢的廢棄物品兌換積分。海口京玉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將廢品過秤后,為鄭蘭兌換了一袋10斤裝的大米。
近年來,海口京玉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在本立村設立了可回收物積分兌換點,方便村民利用廢棄物品兌換積分,“以物換物”,減少家庭開支。當前,紅旗鎮已設立139個可回收物積分兌換點,群眾不僅能兌換日常生活用品,還能兌換堆肥點產出的有機肥料。
“2019年,我們通過現場考察發現,鄉鎮垃圾成分主要為秸稈、沙土等,其中,枯枝爛葉、沙土等占比達到60%以上。”海口京玉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經理陳柏鈞介紹,為了推動鄉鎮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該公司成立“陳柏鈞職工創新工作室”,在本立村打造了日處理量1噸的農林廢棄物堆肥點,并設立了日處理量10噸的紅旗鎮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把鄉鎮枯枝爛葉等農林垃圾就地堆肥處理。堆肥產出的有機肥料經過包裝“變廢為寶”,成為改良土壤板結的全新農業產品。
“我們的有機肥料供不應求。”陳柏鈞說,該公司與瓊山區的多家花卉苗圃基地、蚯蚓養殖基地、蘑菇種植基地等達成合作,有機肥料的月銷售量達到300噸。目前,該公司在與一家大型養牛基地洽談合作,達成合作后,每月可銷售粉碎干料1000-2000噸。“廢棄物品、枯枝爛葉等轉化為可循環利用的資源,有效推進了生態經濟發展。”陳柏鈞說。
通過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僅實現了城市垃圾“減量”,還成功實現為城市“減負”。“瓊山區日垃圾處理量從過去的240噸減至約170噸。同時,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還節約了垃圾處理耗費資金。其中,每年僅企業就能節約近1000萬元。”陳柏鈞自豪地說,該公司計劃在紅旗鎮擴建堆肥場地,擴大產能,進一步推進生態經濟發展,讓城市環境更加美好。
本組圖片由見習記者 楊鶴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