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辦好“世界城市日”,充分展示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內涵,為世界城市發展貢獻“中國樣本”,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城市發展智慧,凝聚城市發展共識合力,全球城市生活必將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本屆世界城市日主題為“行動,從地方走向全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主辦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舉辦。這也是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時隔8年重回發源地上海。
世界城市日是我國政府在聯合國推動設立的首個國際日。從2010年中國在上海世博會上倡議設立世界城市日,到2013年聯合國大會決議批準將每年10月31日定為世界城市日,再到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在上海舉辦,城市發展的“中國故事”豐富多樣,充分展示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城市更美好的不懈努力和大國擔當。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城市建設。在新時代城市建設中,中國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城市建設成果為人民所共享,讓城市治理效能體現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強上。
城市是人類居住生活的重要場所,城市建設關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近年來,各地扎實推進城市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及棚戶區改造,不以盈利為導向,城市硬件環境大為改觀,城市發展帶來的公共服務升級惠及每一位市民,中國用多年來的實踐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
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城市是區域人口、產業和要素資源的聚集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在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中國堅持優化城市產業體系,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城市產業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城市的區域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升,城市居民消費意愿、消費能力、消費水平持續提高,消費結構日益呈現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特征。各地大力激發城市消費需求,積極發展網絡消費,引導實體經濟拓展線上空間,形成線上線下協同互動的產業生態。擴大健康消費,積極引導居民消費理念由治療向預防轉變,積極發展特色專科、高端診所等健康服務機構,推動發展社區健康服務,探索發展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等健康信息服務,培育和引導健康服務消費新需求取得積極進展。
新技術新業態讓城市更智慧更便捷。紅綠燈實時感知車流量、自動優化配時,提高了車輛通行效率;門禁系統自動識別身份、供水系統實時監測水質,提升了社區居住品質;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一網通辦”“跨省通辦”,“數據跑”替代“群眾跑”……近年來,全國各地借助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不斷為城市治理賦能。
按照統一部署,我國積極構建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系統,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增強數據感知、傳輸、存儲和運算能力,加快數據賦能、技術賦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辦好“世界城市日”,充分展示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內涵,為世界城市發展貢獻“中國樣本”,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城市發展智慧,凝聚城市發展共識合力,全球城市生活必將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