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載人航天工程規模龐大、系統復雜、技術難度高,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您當前的位置 : 黃燈籠辣評>政治經濟>

    航天強國再啟新程,筑夢九天永不停步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22-11-01 08:11

    載人航天工程規模龐大、系統復雜、技術難度高,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建設航天強國,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載人航天走出了一條投入較少、發展較快、成果較多、富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加強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一定能夠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10月31日15時37分,搭載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8分鐘后,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2個實驗艙段,發射入軌并成功對接后,預計今年年底前,中國空間站三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屆時天和核心艙居中,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分別連接于其上,核心艙可控制整個空間站組合體。隨著中國空間站建造邁向收官,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任務目標即將全面實現,航天強國建設即將邁上新征程。

    為了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幾代科技工作者已經接續奮斗了30年。1992年,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確立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30年櫛風沐雨,30年砥礪前行。從1999年神舟一號的一飛沖天,到2003年神舟五號實現首次載人飛行;從2008年神舟七號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中國國旗首次在太空中飄揚,到2011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圓滿完成首次交會對接任務;從2013年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名航天員開展太空授課,到2016年首次實現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并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從2017年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突破和驗證空間站貨物運輸、推進劑在軌補加等關鍵技術,到剛剛成功發射夢天實驗艙……3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已經將14名23人次航天員送入太空,航天員隊伍形成梯次合理的“英雄天團”。

    在系統構建方面,我國已經擁有兩型低溫液體火箭、兩座用于載人航天發射的不同維度發射場,組建了陸海天基一體的接力測控網,建成了體系完備的著陸場系統,未來還將開發新一代載人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規模龐大、系統復雜、技術難度高,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建設航天強國,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胸懷航天強國夢想,中國航天深刻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瞄準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領域,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我國航天正在加速建立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基礎產品體系、技術體系與保障條件,實現重點裝備和重大工程關鍵核心基礎產品自主保障。

    在實現科學探索和突破的同時,中國航天賦能社會,支撐國家戰略發展,不斷提升發展效益效能。航天應用與行業區域發展深度融合,空間信息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航天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助力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和提質增效,為國民經濟各領域和大眾生活提供更加優質、便利的服務。航天應用已廣泛用于國土資源調查、環境保護、農業發展、林草監測、防災減災、氣象預報、海洋開發、交通運輸、教育醫療、城鄉建設等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衍生出的新技術已進入千家萬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航天科技所帶來的美好。

    實踐證明,中國載人航天走出了一條投入較少、發展較快、成果較多、富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九天筑夢,未來可期。新征程上,我們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加強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一定能夠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栗玉晨] [編輯:馮定輝]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