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國務院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有關情況,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戴詩友答記者問時表示,受益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目前全國超八成的個體工商戶無需繳稅,需要繳稅的個體工商戶平均每月繳稅今年比2019年下降四成。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近兩年不少個體工商戶面臨的壓力較大。不過,疫情無情政策有情。國務院部署多項舉措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和發展,各地也出臺了相關的具體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落實落細減稅降費,真正為個體工商戶減負,助其能夠輕裝上陣,以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從稅務總局此次披露的信息來看,稅費優惠政策已覆蓋全部個體工商戶,2020年以來至今年9月底,為個體工商戶累計減稅降費10272億元。減稅之后,超八成個體工商戶無需繳稅,而需要納稅的個體工商戶稅負相比2019年下降四成。由此可見,稅費優惠政策讓全部個體工商戶從中受益。
關于減稅降費的用途,有個形象的比喻是“放水養魚”。稅費優惠政策對于部分個體工商戶而言,既有“放水救魚”的效果,也有“放水養魚”的作用。所謂“放水救魚”,是說在經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減免稅能起到救命效果,避免關門停業;“放水養魚”,則有助于個體工商戶更好地發展壯大。
當稅費優惠政策覆蓋全部個體工商戶,這不僅發揮了經濟杠桿的作用,對于個體工商戶這類市場主體起到撬動效果,而且還發揮了民生工具的作用,對于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改善民生,主要是為個體工商戶本身以及其帶動的就業人群,及時提供了水分和養料,使其受到滋養。
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個體工商戶經營者的生計。眾所周知,個體工商戶一般是個人或家庭在經營,其興衰直接關系到經營者個人的生計,一旦關門停業,經營者個人或者家庭就失去了經濟來源,還可能背上債務。而稅費優惠政策、減租政策等,有利于維系個體工商戶經營,確保其有一定經濟收入來應對困難。
另一方面,有助于保住為個體工商戶打工人群的“飯碗”。目前,我國個體工商戶達到1.11億戶,帶動近3億人就業,這其中就包括務工人員。那么,實施稅費優惠政策維系個體工商戶經營,可避免務工人員失業,而保就業本身就是保民生。
此外,此舉對其他居民而言也有積極作用。因個體工商戶離居民最近,經營項目多為生活必需品,其存在有便民利民之效。當稅費政策惠及個體工商戶,對于保持城市煙火氣、促進消費、確保銷售末端通暢等方面也有積極作用。
在《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中,進一步明確稅費政策對個體工商戶的支持,比如第二十條規定:國家實行有利于個體工商戶發展的財稅政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嚴格落實相關財稅支持政策,確保精準、及時惠及個體工商戶。這將為個體工商戶提供穩定的稅費優惠支撐。從實際情況看,稅收優惠政策普遍落實較好,但個別地方仍存在亂收費、亂罰款的問題,這需要采取更精準的治理措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